先是有了讲故事的人,然后有了送故事的人,再之后有了听故事的人。姥姥讲故事,讲故事的人不是姥姥,是千万个用行动为生命着色的人,他们的人生就是故事;送故事的,是用行动践行爱与奉献的万千志愿者;而听故事的,是那些三四岁的孩子,然而,他们中大部分是留守儿童,有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我国农村留守儿童人数已经超过6000万,平均每四个农村儿童中就有一个留守儿童。
因为故事,把许多的人连接在了一起。我是因为送故事下乡活动才接触到留守儿童的。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我们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儿童的心灵。”对于留守儿童,他们更需要陪伴,需要倾听,需要爱与呵护。
每一个短暂的故事,其实都是一个漫长的人生。孩子,我们希望你用阳光自信,用自强坚毅去写好你们人生自己的故事。
在祖国的西南边陲的滇东北,在乌蒙山脚下,有一个宁静的小村庄,那里的民风淳朴,那里的居民热情好客,那里的孩子们都有一个梦想,那就是走出大山,去拥抱更广阔的
天地。
当夕阳将那柔和的金黄色光辉洒满青山和田野的时候,穿过乡径小路,我来到了一个留守儿童的家里,经过交谈,我了解到孩子的父母常年在昆明打工,一年中只有几个比较重要的时候才回来,孩子今年四岁了,一直他的爷爷奶奶抚养照顾,孩子今年上大班了,在我将故事盒子给他的时候,孩子听着故事眼睛里闪烁出喜悦的光芒,我很开心他很喜欢故事盒子,我想,故事盒子对于他来说那是一种希望,也是他们对于未来的向往。但就在孩子笑逐颜开的瞬间,我却突然有一些感伤,为农村教育资源的匮乏感到担忧,对孩子未来的成长感到担忧。
对于千千万万的留守儿童,谁来陪伴他们成长?谁来倾听他们内心的声音?谁给予使他们坚强而有力的臂膀?谁来做他们人生路上的启蒙老师?我很难想象没有他们父母的陪伴他们可以健康快乐的成长,我很难想象他们会拥有无忧无虑的童年。
7月21日2017年度《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在北京正式发布。调查显示,9.3%的农村留守儿童认为父亲或母亲去世对自己“几乎没有影响;完全留守状态儿童遭受欺负比例高达58%;留守男童比留守女童更脆弱……这些问题震撼了我,还记得看着孩子接过故事盒子的时候脸上露出的童真的微笑,他们的微笑中充满了对未来的向往,对远方的向往。而这一刻我握紧双手想做点什么,却感到伸出的手是那么苍白无力。
他们的童年里有风,有雨,有阳光,风雨中有成长,阳光中有孩子们童真的微笑,孩子听着故事笑了,故事是一道光,它能够穿破黑暗温暖孤独的灵魂;故事是一扇窗,透过这扇窗孩子们可以看到外面的世界;故事是一条路,这条路可以走向远方,但是,路在那里,只能自己去走。
他们的童年是风,是雨,是阳光,是独自面对的风雨,他们在黎明时分等待阳光。希望留守儿童的父母们可以多回去看看孩子……
孩子,愿故事盒子陪伴你快乐成长,希望你阳光自信,自强坚毅,希望多年后我能听到你的故事,那是一个关于成长,关于励志的故事,我希望你成为那个讲故事的人,那个送故事的人,下一站,人生的美好处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