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段时间#隐秘的角落#热播,把一个病态的家庭模式搬到了观众面前,也从中衍生了一句:“缺席的父亲+焦虑的母亲=失控的孩子”。
缺席的父亲
对于父爱缺失,很多人就只联想到离异家庭。但其实不单是如此,即使没有离婚,但爸爸没能成为家庭的重要角色,在家庭关系中成为一个影子式的爸爸。无论在情感、陪伴、尊重、亲密还是在问题解决方面,大多数父亲为孩子提供的支持都不多。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这些父亲并没有承担应尽的责任。
焦虑的母亲
事实上,并不会横空出来一个焦虑的母亲,当丈夫主动或被动的成了家庭中的隐形人,孤军奋战的女人会难以避免的陷入孤独感和不安全感中,婚姻的不稳定使母亲对于婚姻和丈夫的依赖减弱了,此消彼长,于是母亲便把情感寄托在孩子身上。不放心对孩子放手,什么事情都想为孩子筹备好,甚至会为了孩子牺牲自己。而焦虑恰恰是对自我的防御,不敢去触碰自己的内心,让自己被爱的渴望得以满足。
失控的孩子
一个把全部心思都放在孩子身上,没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不单自己活得累,而且还会给孩子造成巨大的精神压力和负担,把自己和孩子的关系放到一个僵局。
比如母亲过度干涉孩子的婚事:
母亲和莺莺的生父已经离婚又各自组建了新的家庭,莺莺的妈妈虽然文化水平不高,却是个非常通情达理,做事雷厉风行的人。作为一个母亲,唯独女儿的婚事,让她操碎了心。莺莺是一个很孝顺但又很固执的女孩。虽然会和妈妈说自己的事情,但是两个人的性格太相似,就会硬碰硬的发生言语上的争执,最后弄得不欢而散。在母亲为自己寻找伴侣这件事莺莺也表现得非常抗拒,对母亲强势替她做主的一种无声抗争。后来还是母亲写了一封语重心长的信,莺莺才暂时放下抵抗。半年后,就和来自澳洲31岁的Patrick在澳洲举办婚礼。
什么都为孩子操心的母亲还会让孩子进入那种拒绝成长、依赖性强的状态,没办法探索社会,融入社会。过度的操心顺从导致了女儿情绪敏感,没办法去探索爱情,在感情中也会成为依赖型爱人,希望对方能源源不断地付出。
给孩子最好的是什么
一个过度焦虑的妈妈,活得如同一座孤岛,她的情绪长期积压得不到宣泄,孩子很容易就成了负面情绪的“接收器”。
想要给孩子提供最好的,首先就要抛弃“好妈妈”的自我人设,当你自我设限,逼自己去做一个“好妈妈”,也就等同于放弃了更多自我的部分。只有抛弃“好妈妈”的自我人设,拒绝过度牺牲和付出,才能找回迷失的自己。
再者,一个女人,每一个生命都是独立的个体,你的角色顺序首先是自己,才是妻子、是妈妈,重拾自己的梦想和追求,不逃避、不躲闪,奋力追逐,活出自己的价值感。《爱自己,和谁结婚都一样》里就表达过这样一个观点:你的幸福掌握在自己手中,请将寻找爱的触角伸向自己的世界。正视自己也需要情感抚慰,去满足情感需求。
就如#纪伯伦#所说的:“他们是借你们而来,却不是从你们而来;他们虽和你们同在,却不从属你们。”你可以给他爱、给他创造幸福的环境,却不可以给他们思想。那些企图控制孩子,过度操心焦虑的母亲,到了最后反而可能牺牲掉自己的孩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