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整数、分数、小数
1.有理数Q
任何有理数都可以写成
无理数无法表示成分子和分母都是整数的分数
有理数有以下几种维度分类: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无理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
常见四类无理数:
常见三角函数
| 0° | 30° | 45° | 60° | 90° | |
|---|---|---|---|---|---|
| 不存在 |
记忆:左手法则 + tan = sin/cos
相关公式:
如果 ,则
3.整数
1.最小的正整数为1。正整数没有最大值
2.最小的自然数为0。自然数没有最大值
3.自然数也可以称之为非负整数
4.负整数中最小值不存在,最大值为-1
5.运算性质:整数之间的+-*结果仍为整数
6.连续整数
- 连续2个整数:n,n+1 和:2n+1
- 连续3个整数:n-1,n,n+1 和:3n
- 连续4个整数:n-1,n,n+1,n+2 和:4n+2
- 连续5个整数:n-2,n-1,n,n+1,n+2 和:5n
- 连续奇数个整数利用中间项去表示,们的和必然是个数(奇数个)x中间项即可
- 连续n个整数相乘,乘积必为n!的倍数
组合性质
- 有理数±有理数=有理数;
- 有理数x有理数=有理数;
- 有理数÷非零有理数=有理数.
- 有理数±无理数=无理数;
- 非零有理数x无理数=无理数;
- 非零有理数÷无理数=无理数.
- 无理数±无理数=不确定;
- 无理数x无理数=不确定;
- 无理数÷无理数=不确定.
4.分数
将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作分数
- 真分数:分子<分母,3/7
- 假分数:分子≥分母,7/5
5.小数
小数与分数互化:
(1)有限小数化为分数
(2)纯循环小数化为分数:要用9,99,999 等这样的数作为分母,其中“9”的个数等于一个循环节数字的个数;一个循环节的数字所组成的数,就是这个分数的分子
(3)混循环小数化为分数:分母要用9与0,其中“9”的个数等于一个循环节数字的个数,“0”的个数等于不循环的数字个数;分子是不循环的数字与一个循环节的数字所组成的数,再减去不循环的数字.
倍减法解决小数转分数:同时乘以1000变成有整数的部分
A=0.427 (27循环)
1000A = 427.27
10A = 4.27
990A = 423
纯循环: =
混循环: =
6.奇数、偶数
- 奇数:不能被 2 整除的数,可以表示为 2k+1,k为整数
- 偶数:能被2整除的数,可以表示为2k,k为整数
a奇数<0 <=> a<0
a偶数 >= 0
性质:
- 奇数±奇数=偶数;
- 奇数±偶数=奇数;
- 偶数±偶数=偶数;
- 奇数x奇数=奇数;
- 奇数x偶数=偶数;
- 偶数x偶数=偶数.
- 若两个数相加结果为偶数,则相加两个数同奇同偶
- 若乘积为偶数,则相乘数中至少一个为偶数!
- 若两个数相加减结果为奇数,则相加减两数必为一奇一偶
- 若乘积为奇数,则相乘数必定同为奇数
- 两个数的和、差奇偶性一致
- an与a的奇偶性一致(n∈Z+)
- 三个数相加若和为奇数,则可能为1奇2偶或3奇!
- 三个数相加若和为偶数,则可能为2奇1偶或3偶
- 若奇数个相邻整数,则相加的和不固定奇偶
- 若偶数个相邻整数,学会两两看待,若组合之后为奇数个组合,则和为奇数;若组合之后为偶数个组合,则和为偶数
- 奇数个奇数相加,和为奇数;偶数个奇数相加,和为偶数
- 相邻整数乘积必为偶数
0是偶数:两个相邻整数必为一奇一偶,
变化率
连续变化率公式:原值为a,变化率为p,则连续变化k次后的值为 a(1+p)k.
7.质数、合数
1.质数
如果一个大于1的正整数,只能被1和它本身整除,那么这个正整数叫作质数(质数也称素数).如2,3,5,7,…
20以内质数(8个):2,3,5,7,11,13,17,19,
50以内(15个):23,29,31,37,41,43,47
100以内(25个):53,59,61,67,71,73,79,83,89,97
质数之和:
如果和为奇数:则其中必有唯一偶质数2
如果和为偶数,则两个质数都是奇数。
质数之积:
积为偶,则必有2.
积为奇,则为两个奇质数
2.合数
一个正整数除了能被1和它本身整除外,还能被其他的正整数整除,这个正整数叫作合数.如4,6,8,9.
连续合数
- 最小的连续2个合数:8、9
- 最小的连续3个合数:8、9、10
- 最小的连续4个合数:24、25、26、27
3.重要性质
(1)质数和合数都在正整数范围,且有无数多个.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2)2是唯一的既是质数又是偶数的整数,即是唯一的偶质数,大于2的质数必为奇数.
质数中只有一个偶数 2,最小的质数为 2.
(3)最小的合数为4:任何合数都可以分解为两个或两个以上质数的积,能写成两个或两个以上质数的积的正整数就是合数.
(4)如果两个质数的和或差是奇数,那么其中必有一个是2;如果两个质数的积是偶数那么其中也必有一个是 2.
4.互质数
公约数只有1的两个数称为互质数,如4和9.
公约数寻找可以单独对数进行质因数分解,去看是否存在相同的质因数,不存在相同质因数,则互质!
注意:不一定是质数才互质
二、 整除、公约数 公倍数
1.定义
数的整除
当整数a除以非零整数b,商正好是整数而无余数时,则称a能被b整除或b能整除 a.
如 18 ÷6 =3,故 18 能被6 整除.
余数原则:0≤余数<除数(非负),余数是具有非负性的。
2.常见整除的特点
- 能被2整除的数:个位数为0,2,4,6,8
- 能被3整除的数:各位数字之和能被3整除
- 能被4整除的数:末两位(个位和十位)数字必能被4整除
1124=11*100+24 - 能被5整除的数:个位数字为0或5
23=2*10+3 - 能被6整除的数:同时满足能被2和3整除的条件
- 能被8整除的数:末三位能被8整除
27184=27*1000+184 - 能被9整除的数:各位数字之和能被9整除
23547=2*10000+3*1000+5*100+4*10+7
= 2*(9999+1)+3*(999+1)+5*(99+1)+4*(9+1)+7
= 2*9999+3*999+5*99+4*9+ 2+3+5+4+7 - 能被10整除的数:个位数字为0
- 能被 11 整除的数: 从右向左,奇数位数字之和减去偶数位数字之和能被 11 整除(包括 0)
总结:
- 多个除数的整除特征:2、3、4、5、6、7、8、9,只要满足被除数为多个除数的公倍数即可
3.非整除
当整数a除以非零整数b,商为整数,但余数r不为0时,称为非整除,其形式为: a ÷ b = c···· r
如20 ÷ 3 = 6····2
为便于做题,可以写成乘法,a =b x c + r
当整数a除以非零整数 b,余数为r时,则a-r能被b整除.
要求余数小于除数.当余数为0时,就变成整除了.
非整除中:
一个除数时:被除数 = 除数k+余数r
多个除数时:
- 同余:被除数 = 多个除数的最小公倍数*k+余数r
- 不同余:被除数 = 满足条件的最小的数+多个除数的最小公倍数*k
一个数除以3余2,除以5余3。
a = 5k+3
根据除以3余2:
所以k+1是商,2k就是余数(除不尽的)
k=1时为满足条件最小的数
a=15k+8(满足条件的最小的数),k∈z+
8是满足条件的最小的数,被除数= 最小公倍数*k+8
4.公倍数与公约数
1.倍数、约数
当a能被b整除时,称a是b的倍数,b是a的约数
2.公约数和最大公约数
几个数公有的约数,叫作这几个数的公约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作这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
3.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作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作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4.重要公式
如果用a和b表示两个自然数,那么这两个自然数的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的关系是:
(a,b)x [a,b] = a x b,其中(a,b)表示最大公约数,[a,b]表示最小公倍数
本公式只适用于两个整数,不能用于多个整数
a = (a,b)k1
b = (a,b)k2
a x b = (a,b)k1*(a,b)k2 = (a,b)x [a,b]
得到:k1* k2 = [a,b] /(a,b)
k1和k2互质:k1*k2 = [a,b] /(a,b)
5.求最小公倍数
1.公式法:
两个数的乘积=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
15*18=(15,18) [15,18] ,()是代表两数最大公约数,[]是代表两数最小公倍数。
所以求最小公倍数[15,18]=1518/(15,18),那最大公约数(15,18)怎么求呢?
最大公约数就是两个数共有约数中最大的,15、18共有约数只是3,故最小公倍数=1518/3=90。
2.分解质因数法:
就是把几个数的质因数写出来,最小公倍数等于所有质因数的乘积(如果有质因数相同,则比较两数中哪个数该质因数的个数较多,乘较多的次数)。
45和21的最小公倍数:
45=59=533
21=37
最小公倍数 = 533*7=315
3.短除法:
约数相乘就是最大公约数
把余数也相乘就是小公倍数
15=35,18=36,它们的质因数分别是3和5、3和6,那么相同的质因数是3,都只有1次。
那么,最小公倍数=356=90
两个数的乘积=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
如果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为7,那么可以设这两个数为 7a 7b(a和b互为质数);有7a7b = 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
a、b除以m,n都有余数q;表示 a-q能同时被m,n整除,有:
mn的最小公倍数为z,
a-q = kz
6.求约数的个数
将所给的数分解成质因数:
三、比与比例
1.正比
若y=kx(k不为零),则称y与x成正比,k称为比例系数.
如果两个变量相除等于非零常数,则两者成正比.
注意 并不是x和y同时增大或减小才称为正比.比如当k<0 时,x增大时,y反而减小.
2.反比
若y=k/x(k不为零),则称y与x成反比,k称为比例系数.
本质 如果两个变量相乘等于非零常数,则两者成反比.
若两个变量相除为定值,则两者成正比;
若两个变量相乘为定值,则两者成反比。
此外,若y与x成正比,则y与1/x成反比,这就是正比与反比的相互转化.
注意:
-正比和反比不要和单调性混合,正反比只是表示变量关系
-通过正反比与比例系数去表达变量
-正比的本质是相除!反比的本质是相乘
-正比时,比例系数可看作商;反比时,比例系数可看作乘积
3.比例
1.比例
相等的比称为比例,记作a:b=c:d或a/b =c/d,其中a和d称为比例外项,b和c称为比例内项.
口诀:比例中,外项之积等于内项之积 ad=bc
2.比例中项
当a:b=b:d时,称b为a和d的比例中项,显然当a,b,d均为正数时,b是a和d的几何平均值.
3.比例的基本性质
- a:b=c:d => ad = bc
- a:b=b:d=> b2=ad
注意:比例中的各项均为非0值
4.合比定理
推导:
5.分比定理
推导:
6.合分比定理
7.等比定理
不变量法:
- 当某个增多,或者减少;找不变的那个的量的最小公倍数,让比例扩大对应倍数。
- 当一个增多,一个减少时,总量不变时,要统一总量, 就是让两个比例的和求最小公倍数,让比例扩大对应倍数。
- 当同步增多,同步减少时,差值不变,统一变量要统一差值,找差值的最小公倍数,让比例同步扩大对应的倍数。
四、绝对值
1.定义
正数的绝对值是他本身
负数的绝对值是他的相反数
零的绝对值是0
2.数学描述
实数a的绝对值定义为:
3.几何描述
绝对值函数二维空间画图
三步法:
①找使绝对值内部为0的点
②从左向右将零点相连
③看|x|系数:系数首先要把内部系数变为正的 然后再求和或者差看是否大于零还是小于零
- >0 由内而外向上扩展
- =0 水平划线
- <0 由内而外向下扩展
|x+1|-|2x-3|
1-2 = -1 <0
|3-5x|+|4x-2|
变为|5x-3|+|4x-2|
5+4 = 9>0
①|x|的几何意义
表示在数轴上x点到原点的距离值
|a-b|表达数轴上a,b两点的距离
y=|x|:
image.png
②|x-a|的几何意义
表示在数轴上x点到a点的距离值;
如 x+2 表示x到 -2 的距离
y=|x-2|
image.png
③|x-a|+|x-b|的几何意义
表示在数轴上x点到a点与b点的距离之和;
如|x+2|+|x-4|表示x到 -2 与4 的距离之和
y=|x-(-2)|+|x-4|
image.png
函数角度:
图像是碗状的,有最小值|a-b|,没有最大值
方程角度:讨论解的个数
|x-a|+|x-b|=c
- c>|a-b|:两个解
- c=|a-b|:无穷多个解
- c<|a-b|:无解
不等式角度
- 要使|x-a|+|x-b|>c恒成立,c<|a-b|
- 要使|x-a|+|x-b|<c有解,c>|a-b|
- 要使|x-a|+|x-b|<c无解,c<=|a-b|
④|x-a| +|x-b| +|x-c| 的几何意义
表示在数轴上x点到a点、b点与c点的距离之和;
如|x+2|+|x-4| +|x-6| 表示x到-2、4 与6 的距离之和。
image.png
函数角度:
三个折点,当x=b时有最小值|a-c|,没有最大值;
方程角度:讨论解的个数
|x-a|+|x-b| +|x-c| = d
- d>|a-c|:两个解
- d=|a-c|:一个解
- d<|a-c|:无解
不等式角度
- 要使|x-a|+|x-b| +|x-c|>d恒成立,d<|a-c|
- 要使|x-a|+|x-b| +|x-c|<d有解,d>|a-c|
- 要使|x-a|+|x-b| +|x-c|<d无解,d<=|a-c|
⑤|x-a|-|x-b|的几何意义
表示在数轴上x点到a点与b点的距离之差;
如|x+2|-|x-4| 表示x到-2 与4 的距离之差
image.png
函数角度:
存在最小值 -|a-b|,也存在最大值 |a-b|;最小值与最大值互为相反数
方程角度:讨论解的个数
|x-a|-|x-b|= c
- c>|a-b|:无解
- c=|a-b|:无穷多解
- -|a-b| <c < |a-b|:一个解
- c=-|a-b|:无穷多解
- c<-|a-b|:无解
不等式角度
- 要使|x-a|-|x-b|>c恒成立,-|a-b|>c
- 要使|x-a|-|x-b|<c恒成立,|a-b|<c
- 要使|x-a|-|x-b|>c有解,c<|a-b|
- 要使|x-a|-|x-b|<c有解,c>-|a-b|
- 要使|x-a|-|x-b|>c无解,c>= |a-b|
- 要使|x-a|-|x-b|<c无解,c<-|a-b|
4.绝对值的性质
1.对称性
|-a| = |a|,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
2.等价性
根号与平方
去绝对值的平方:
3.非负性
|a|>=0,任何实数a的绝对值非负.
具有非负性的数:
根号的双重非负性:
当两个互为相反数的代数式出现在根号内部,则代数式为0:
当与
同时出现,则
对数的双重非负性:
若干个具有非负性的数之和等于零时,则每个非负数应该为零;有限个非负数之和仍未非负数。
4.自比性
,推而广之:
自然数的绝对值等于他本身
无理数的绝对值必大于0
5.求绝对值加和最小值问题
奇中点,偶中段:
当 x=1时,|x-1| 取最小值为 0;
当 1<=x<=2 时,|x-1|+|x-2| 取最小值为 1;
当 x=2 时,|x-1|+|x-2|+|x-3| 取最小值为 2;
当 2<=x<=3 时,|x-1|+|x-2|+|x-3|+|x-4| 取最小值为 4;
当 x=3 时,|x-1|+|x-2|+|x-3|+|x-4|+|x-5| 取最小值为 6;
6.绝对值三角不等式
①基本形式
三角不等式:
②等号成立条件
| 表达式 | 成立条件 | 示例 |
|---|---|---|
等式左右两侧加减同号,则ab同号
等式左右两侧加减互异,则ab异号
③大小成立条件
| 表达式 | 成立条件 | 示例 |
|---|---|---|
计算技巧
总结:关于11的乘法计算
原则:任何两位以上数字x11,首尾两个数字拉开,中间数位数字两两相加,逢十进一依次计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