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读帖,突发奇想,东汉蔡邕提出“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有没有可能不是在强调中锋用笔?
这次读的帖是智永禅师的千字文,产生这个想法儿的原因是发现在笔画之间连接映带时,笔尖虽然已经提起,但往往要在上一个点画儿中走回来一点儿,再在合适的位置开始下一个点画儿。关于这一点,其实书友都很熟悉,也并非智永禅师一人这么写。短小的点画儿可能只需要摇腕竖直笔心就到了理想的位置,长一些的点画,笔心经常会在原来的笔画儿里往回走一段儿。
网图侵删
故而突发奇想,“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有没有可能是说笔势往来的过程中,有时候让笔心在原来的笔画中走一段儿呢?因为这样有两个好处,一个是可以进一步使笔豪聚拢,另一个就是笔画间更加连贯紧凑(更容易选择下一笔落笔的位置和方向)。
当然这很可能不是啥奇思妙想,而是胡思乱想。更何况,蔡邕乃是东汉末年人,人家写的是篆书,对笔势往来要求并不是那么高吧?
又一想,也未必。篆书本来就强调中锋用笔,蔡邕何必特加强调?相传蔡邕是草篆的发明者,这个草篆,是不是对笔势往来的审美更有要求了呢?何况那时草书风行,以至于赵壹专门写了一篇《非草书》来批评,草书不会不讲究笔势往来吧?即使是章草。
所以我怀疑,蔡中郎特作强调“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未必是指篆书,也未必就一定是指中锋用笔吧?
以上记录自己的思考历程,不对的可能性大得很,请识者指正。
轻而扬是谁
2023年1月29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