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全世界女人们的节日,包括花姐在内,早起看到自己过节的那一刻,心里是非常开心的。
但是在上班的路上,我看到四处都在进行着表演恶劣的3.8节促销......
emmm,我突然感觉我们好像都忘记了,今天这个节日叫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
不叫什么女神节,也不叫3.8促销节,而是一个严肃的具有历史政治意义的纪念日。
但是这样一个具有严肃历史政治意义的纪念日,却被广大商家、新媒体还有段子手们玩坏了,像什么:
“3.7带她过女生节,3.8陪她过妇女节”
“ 3月7号女生节,3月8号妇女节,3月9号剩女节。”
这样抖机灵的段子层出不穷,俨然已经演变成了所有中国网民的节日了。
而最让花姐尴尬的就是,你们这些商家很无良诶,促销就促销,为啥要起个名叫女神节呢?
作为一个普通的大龄劳动女性,我被你们搞的已经不好意思过这个本来属于劳动妇女的节日了,因为我自认为怎么都算不上女神,所以不配过。
虽然我不配,但是有人配啊?
这两年,我总会看到很多打扮的妖娆多姿的“网红脸妇女”,打着3.8妇女节的旗号,在这个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坐进豪车,陪着他的“男神”扬长而去。
当然,她们每天都是如此,只不过每个节日成了她们晚上住更好酒店的由头罢了。
这也让我意识到,女神跟我们这些劳动妇女终究是不一样的。
王小波说,妇女是一个极高的赞美词,身上包含了勤劳、朴实、热情等多种美好品质。女生、女神、少女等等,都比不上一个“妇女”亲切动人。
可是,现在呢?
我只看到了有些女神的热情,至于勤劳,哦,她们的勤劳可能在晚上才能体现出来。(花姐只能说注意安全)
其实,花姐依稀记得小时候的三八节不是这样的。
小学的时候,因为全年级所有的班主任和大多数老师都是女性,所以,不知道在哪位仁兄的带领下,三月八号那天我们开始集体给老师写贺卡。
小孩子难免会攀比,比谁买的贺卡好看,比谁买的贺卡贵,再比一比谁的贺卡写得漂亮。
有还在学写字的同学,羞于自己的字迹太过稚嫩,会求助于家长,结果就是老师的桌子上会出现用龙飞凤舞的狂草写着“祝李老师妇女节快乐,学生王二狗敬上”这种很怪诞的贺卡了。
初中,妇女节已然发展成了我们的一种“福利”。因为三月八号的下午,女老师们都可以休假半天,女老师的课会尽量调到上午,下午所有的课都会交给男老师来代课。
于是,上午愉快地在黑板上写上大大的祝福取悦女老师后,我们一脸坏笑摩拳擦掌地期待下午的到来。
因为下午匆匆而来的代课男老师,每次都会云淡风轻的说:”你们老师都休息去了,你们就乖乖在教室里自习吧!“
SO,自习=玩,耶!三八妇女节万岁!
上了初中后我们依然在送教师礼物的时候攀比,不过我们已经不再送贺卡这种低端的东西了。
学校门口的小卖部会为我们准备一种叫做”康乃馨“的装逼利器!
两块钱一支的康乃馨,对于那是每天只有三五块零用钱的我们来说,已经算是很大宗的开支了。
但是小伙伴们就是喜欢比呀,你买红色的我就买彩色的,你买一支我就买两支。这种可爱的攀比一直延续到高中才偃旗息鼓。
到了高中,大家的手头都比较宽裕了,随随便便买个一束康乃馨都不成问题。
但是高中时期的我们已经不再爱给老师送贺礼了,因为叛逆的我们觉得那是一件”溜须拍马“很丢脸的事情。
而且到了高中,三八妇女节在我们中间已经不怎么具有话题性了,它的风头已经被它的一件副产物所代替——”三七女生节“。
或许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这个伟大的女权节日就开始变了样子吧。变成了营销节日、女神节日,唯独跟劳动毫无关系。
在我这三十二岁的年头里,三八妇女节就是以这样一个姿态在我的生命里走过。
其实三八妇女节作为一个全国普遍性质的节日,不仅在我自己身上有着或多或少的微妙作用,在我身边的女性的身上表现得更加明显。
我记得上学的时候,有一年妇女节,我给母亲和外婆送了花。我还记得外婆第一次收到康乃馨时,愣了好久,最后才吐出一句“谢谢”,后来母上大人告诉我,那是外婆这辈子第一次收到花。
和我一同长大的很多女生,如今也已经是当妈妈的人了,她们往往在微信上用自家娃的照片作自己的头像,在朋友圈疯狂扮演“晒娃狂魔”的形象,当然,在妇女节的当天,我们也能看到属于她们的那一份幸福。
三八妇女节这个东西,我个人觉得,在中国其实是个很尴尬的存在。
诚然,它的创立,是人类社会对女性的一份尊重和爱护,也能在每一年都有一个特殊的日子,提醒有良知有素质的人应该尊重女性关爱女性,是一种大爱的表现。
但同时,三八妇女节存在一天,也就像一面灰色的旗帜一样悬挂在我们头上,时时刻刻提醒我们,女性在社会中依然还是弱势群体,世界上还依然有很多女性得不到应有的公正对待,甚至得不到身为一个人应有的尊严,它是一种警醒,也是一声叹息。
所以,花姐真心希望有一天,男权和女权能真正平等,男人和女人能够真正地“分担寒潮、风雷、霹雳,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