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一碗汤的距离

一碗汤的距离

作者: 喜欢吃榴莲 | 来源:发表于2018-09-28 13:25 被阅读15次

夕阳无限爱,居家养老行;暖心连百姓,人间有真情。改革开放40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养老事业的稳步发展,宁波国家高新区的养老方式、养老观念及服务发生了巨大变化。养老模式也从最初的“单一性”,发展到如今的“多元化”。

2017年1月,翔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成立。成立以来,积极探索居家养老新模式,建立以服务站为中心,家庭为核心,社区为依托,专业化服务为依靠的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相结合的模式,为社区高龄、空巢、失能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精神关爱等专业化、针对性服务,打造起“一碗汤的距离”。

“我和女儿住,过去白天她上班,没人照顾我,吃饭都是问题,自从翔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建立以来,解决了我最大的困难。白天来这里接受日间照料,特别方便,吃饭他们把饭打好摆在桌上,而且一顿饭才花10元钱。”俞大爷家住翔云社区五和苑,现年72岁的他特别满意这种居家不离家的养老方式。“这里离我住的地方不到百米,我带回去吃,汤都不凉。”

一、优越环境:给老人“不是家胜似家”的温暖

说起梅墟街道的养老机构,能想到的便只有梅墟敬老院了。梅墟敬老院建于80年代,古香古色的牌坊呈现着历史的积淀。提起几十年来的老年生活,一直在这里土生土长的86岁朱师傅打开了记忆的闸门,“这里过去就是一片砖瓦房,都是田地,他一边指着新小区的所在地,一边介绍着40年来这里的点滴变化。回忆起年轻的时候,朱师傅至今还清楚记得冬天要取暖烧炉子,烧水要用大水壶,洗澡还要去公共澡堂……如今这些早已被集中供热、电热水壶和独立的卫浴设施所取代。居家养老服务站还提供了电动按摩椅、电动洗浴床,这些智能的“稀罕物”为老人提供了更高质量的晚年生活。

“上世纪60年代物质短缺,70年代凭票供应,改革开放后社会各方面蓬勃发展……”朱师傅在社区居家养老活动中心述说的这些老故事特别受欢迎。这里有他的同龄人,大家一起追忆过去,聊天解闷,仿佛找到了年轻时的美好与情怀,让老人们体会到“不是家胜似家”的感觉。

二、专业服务:给老人“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关爱

为给予老人全方位的关照和服务,居家养老服务站提供基础家政、医疗保健、护理照料、康复理疗等各类针对性的服务。老人可以通过点单形式,由经过专业化培训的志愿者上门服务。

今年3月,社区居家养老助老员在社区党总支的支持和领导下,冒着大雨来到空巢老人林老先生家中,为他们打扫卫生,买菜做饭,聊天谈心。林师傅夫妻居住在齐和家园,是大漕村拆迁后安置到翔云社区的。林老先生今年92岁,妻子顾阿姨今年78岁,二老没有子女。看到助老员端上热气腾腾的饭菜时,他们万分感慨:“年轻时,我们学雷锋帮助别人,现在你们来帮助我们,觉得特别温暖。家里好久没这么热闹了,谢谢你们。”

7月上旬,居家养老服务站工作人员在陈阿姨家中安装起电话终端设备,为老人提供24小时的电话服务,包括代叫 120、110、119,联系老人子女或紧急联系人、物业保安以及居委会等,便于随时应对各种紧急突发事件。服务站通过定期电话回访,了解老人生活情况和身体状况,还可解答他们在健康、情感等方面的心理困扰。80多岁的陈阿姨平时独居,生活上有诸多不便。她对这个设备特别满意:“没想到我平时唠嗑讲的话,你们都放在心里了,电话安装之后,真的方便了很多。”

三、丰富活动:给老人“不是专家胜似专家”的成就

社区通过定期举办专家讲座、娱乐活动、健康体检等活动,在老年人当中聚集了不少人气。“每天服务中心一开门我就来,中午回家睡一小会儿,下午再来。在这里养老居家不离家,不离开儿女亲人,还有工作人员专业贴心的服务,这就是我想要的晚年生活。”俞大爷高兴地说着。社区活动室内,活动精彩纷呈。在这里,老人们或高声朗诵,或谈天说地,三五成群,不亦乐乎。大家都提到,现在养老观念和过去不一样了,选择更加多元化,晚年生活更加多姿多彩。居家养老不仅减轻了老人子女们的负担,还帮助着他们找到了更多的快乐和归属感。

为满足不同老年群体的兴趣爱好,社区还举办起书法、绘画等沙龙活动,让有特长的老人带动其它老人加入,聚集更多有文化素养的老人发挥余热,增添人气。俞大爷写得一手好字,在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娱乐、保健之余,还会在书画室教教小朋友写写字,练练书法,晚年生活过得有滋有味。“原来老年生活也可以这么丰富多彩,没有改革开放带来的发展进步,这以前想都不敢想啊,”俞大爷感慨道。

依托社区用房资源,宁波国家高新区用政府购买、服务外包的方式,建立社区和居家养老照护中心和驿站,运用互联网+养老机构、社区与居家结合提供养老服务管理和信息服务,满足了社区内老人的需求。在翔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通过日托型养老,上班族们既解决了后顾之忧,又让家中老人有了排遣寂寞的去处,这种模式将会成为今后养老事业的发展趋势。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高新人的养老方式从传统的家庭养老为主,到现在的社区居家养老与机构养老并行,这正体现了中国社会的巨大发展变化。在确保政府“托底型”养老的基础上,我们持续激发民间资本和社会力量参与,用“市场化+”推动养老服务业多元发展。路漫漫其修远兮,让老人“有饭吃、有人管、叫得应”,高新区正朝着这个目标在不懈努力。

相关文章

  • 我和你,一碗汤的距离刚刚好

    从家里端一碗汤,到牵挂的人那里,汤的温度,刚刚好。 一碗汤的距离,不单指物理温度,也是比喻心理上的亲密距离。 两颗...

  • 婆媳关系中,你不是必须爱婆婆

    珍和婆婆家住的很近,可以说是一碗汤的距离。从婆婆家端来一碗汤,到她家里,汤还是热的。这样近的距离她和婆婆已...

  • 一碗汤的距离

    清明假的第一天,回娘家。遇见哥哥和侄子也在。 吃过午饭想回去的时候,侄子就磨磨蹭蹭赖着不大想走。他从小被爷爷奶奶看...

  • 一碗汤的距离

    夕阳无限爱,居家养老行;暖心连百姓,人间有真情。改革开放40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养老事业的稳步发展,宁波国...

  • 一碗汤的距离

    一碗汤的距离有多远?话说是老人家到你家的距离刚好是她熬了汤送来给你,到你家汤还没冷。 (1) 我想了一下这个距离有...

  • 一碗汤的距离

    现在的年轻人,和父母在一起住,时间久了,难免有不方便的地方,和父母分开住,又怕父母年纪大了,生活上不能自理。因此...

  • 一碗汤的距离

    我是学渣。 读初二的时候留级重读,之后还是没有考起重点高中。最后选择自费中专,在班上依然是垫底的那个学生。 为此我...

  • 一碗汤的距离

    五一假期,已是落英缤纷时节,清晨微雨,花若泣露,翡翠公园的几株丁香开成了风信子模样。 回家已是中午,太阳出来打个照...

  • 一碗汤的距离

    这个月婆婆住我家,因为厂里有一些事不得不回去,好几百公里的路,我只能偶尔工厂和家两边跑,往返油耗,再加上高速路开始...

  • 一碗汤的距离

    陈伯伯给我发了一篇文章,题目叫《我于昨晚去世,走时心如止水》,写的是一个现实的悲剧——一个关于独居老人的悲...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碗汤的距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mxpo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