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我们的共读会要共读的书籍是《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次再读这本书应该是我第4次阅读了。
李蕾老师在讲《为什么读经典》这本书时说到:什么是经典?就是你重读的书,而不仅仅是在读的书;而且经典的书籍是常读常新。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应该算得上是一本经典之作,是有史以来最具影响力的10大管理类的书籍之一。
如何常读常新呢?
01 首刷:要积极主动
第一次读这本书是在2002年左右,是一位老师推荐。大学刚毕业不久的我,对未来充满无限憧憬,内心有无限热情。
在读到这本书时,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产生最深远影响的就是第一个习惯“积极主动”。
我认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主动,不要等着别人分配工作;而且需要具备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工作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
所以,对于大学刚毕业不久的我来说,虽然理解只有这么一点,却让我在工作以及之后的创业中,始终都抱有乐观的心态;乐于去承担工作中更多的事情。
虽然那个时候,还是比较稚嫩,并不明白“承担越多,收获越多”,但因为“积极主动”观念的影响,也让我一路在付出的过程中,收获了能力的提升和他人对我的信任。
02 二刷:关注圈和影响圈
第二次是大概在2022年,距离第一次读差不多快20年了。这20年发生了很多事,也经历了很多事儿。
当一个人有了不同的经历体验,再去看同一本书的时候,阅读的角度和思维方式也会发生改变。
所以第二次读,虽然还是第一个习惯“积极主动”,但我从中读到了更多的内容。
①积极主动,意味着每个人都有选择的自由,每个人的人生都是自己选择的结果。所以,人要为自己负责。
②你可以主动让自己积极起来,把“消极的语言”变为“积极的语言”。
虽然我们经常说思维方式决定语言模式,但反过来亦是如此。你的语言就是你的人生。
把“不可能”变为“可以试试”
把“我不会”变为“我可以学”
把“不得不”变为“我选择”
当语言模式发生改变,原本消极的能量也会变为积极的能量,慢慢的会影响自己的思维模式。
③关注影响圈,而非关注圈。
把关注点放在“影响圈”上,脚踏实地,不好高骛远;把心力专注在自己能有所作为的事情上。不断扩大自己的影响圈。
如果把关注点放在关注圈,就容易陷入各种限制和缺陷中,而且容易让自己的信心受挫。
所以,第二次阅读,同样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和帮助。我不再去关注那些我无法做到的事情、不再去关注那些我无法影响的人。
我开始把注意力收回来,放在自我成长上,放在自己能力所能及的地方。当我关注让自己变得更好,我的影响力也慢慢建立起来了。
同时,我对积极主动,有了更高纬度的认识。“除非你愿意。否则没有人能够伤害得了你”。
03 三刷:改变为什么那么难
第三次读,是听古典老师的解读,他把习惯建立的三要素阐述得特别清晰。
听他解读完之后,我再看这本书,终于明白了:为什么一个人改变那么难?为什么养成习惯那么难?
习惯=意愿+知识+技巧,三要素缺一不可。
你的习惯无法改变,可能是因为你的意愿不够强烈,你只是想想而已;
如果你改变的意愿足够强烈,或许你没有掌握改变的方法和技巧,走了很多的弯路。
之前我一直想要跑步,但因为心肺功能不好,对跑步心有余悸。(我有跑步的意愿)
在看过《掌控》这本书之后,明白了跑步对于心肺功能的确有很大帮助,于是下定决心要跑步。(找到了为什么要跑步的理由,这是知识)
之前跑步一直失败,是因为给自己定的目标太高,每次跑步半小时。在看过《微习惯》之后,先从“简单到不可能失败”的小目标开始:每次跑步1分钟。(这是技巧)
当意愿+知识+技巧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我慢慢跑起来了,开始从每次1分钟,慢慢的到5分钟、10分钟,身体也能够接受这循序渐进的变化,而且坚持并不费力。
这就是经典书籍,每次读,都有可以深入挖掘的地方。4月好书共读会明天开始,四刷之后会有什么启发和开悟呢?我也非常期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