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回:拒汉军泠邓初扎寨 袭蜀营黄魏二争功(02)
张任带了六员大将跨进草屋,跟着小僮连走三个天井,方才看到前面有一间两丈多宽的草堂。草堂中间紫虚道长打坐蒲团,座前点着一炉清香,香烟缭绕。
紫虚头戴道巾,身穿道袍,腰缠皂条,两手抱膝而坐。满面皱纹,两条眉毛雪白,直拖到眼梢下,胡须铺满胸襟,仙风鹤骨,好似神仙一般。
小僮趋步到道长身旁站立,并不通报。
张任上了草堂。心想,我在西川是主帅,见了刘璋也很少双膝跪下的,今日见了你倒要跪一跪。因而撩袍跪下道:“道长在上,弟子张任拜见。”
后面六将见张任跪下去以后,也都拜倒在紫虚道长的脚下。
张任想,既然已经来了,那就有问无问地问一下,至于相信不相信由他去。说:“啊,道长,本督久慕仙号,今日特来拜谒,有一事望道长不吝指教。本督此去雒城与刘备会战,未知胜败如何?”
没有声音。张任再问,又没有声音。抬头一看,紫虚道长连眼皮都没有抬一抬。
后面泠苞是个阿戆,他对这一套十分相信。现在听得张任连问数声,道长连气都没有吭一声,生怕张任发火,忙插嘴:“大都督啊,你要耐心一点,仙翁打一会盹就会醒来,我等在此伺候片刻。”
张任想,我们下跪已经行了大礼,这个道长却不理不睬,一不睁眼,二不说话,难道说,我这个西川的大都督也只有一半的缘份么?别摆什么臭架子了,什么仙翁不仙翁,还不是和我是一样的人?
的确,他并不是仙人。李意虽说没有三百岁,但也一百出头了。他住在这种空气新鲜的山上,一无干扰,二无烦恼,饮食起居按一定之规,所以能活到如此长寿。
李意非但长寿,而且还是西川少有的隐林高士,天文地理,兵书战策,无有不知,无有不晓,况又明察世事,善观风云,因看破红尘,所以隐居山林。
现在听得张任接二连三地动问,心想,常言道,顺天者昌,逆天者亡。做一个主帅,要懂得审时度势,符合民意,切不可依势压人,让我明里暗里给他一点音头,劝他多多积善修德,有一个好的结果。因而微微地咳了一声嗽。
泠苞知道紫虚要开口了,粗声粗气地对张任说:“都督,仙翁醒来了。”
李意睁开双眼,对跪在面前的七个人看了一眼,说道:
左龙右凤,飞入西川。雏凤坠地,卧龙升天。一得一失,天数当然。见机而作,勿丧九泉。
意思是:刘备和凤雏一起进川,重兴汉业。庞统若指挥不当,会遭到惨败,刘备必定要请卧龙进川。刘备得西川,刘璋失西川,这是因为一个得人心,一个失人心,大势所趋,历史发展的必然,谁也无法挽回。只有识事务,帮助刘备早日平定西川,才能保住性命。
泠苞对李意说的话大都听不懂,只有最后一句似懂非懂。心想:什么龙啊凤的,又是升,又是坠,又是得,又是失,文绉绉,酸溜溜,一点也不明白。
他眨巴着两眼,问道:“仙翁啊,你的话转弯抹角,弟子一点也不懂。到底此去雒城吉凶如何?还请讲个明白。”
只见这个道长“嚯……”叫了几声,然后将袍袖一鼓。泠苞想,仙人也会发脾气的,和我们凡人一个样,火气倒还不小呢!
李意回答说:“定数难逃,何必多问!”
“哈哈,到底给我问出来了,原来还有一句。”
泠苞以为这是仙翁对他格外有缘,多奉送了两句,满心欢喜,把前面的话儿全都忘了,只记得后面几句。
自言自语道:“我的前程已有了。叫做‘见机而作,勿丧九泉、定数难逃,何必多问’。记住了。”
张任对李意说的话全都理解,心想,你这个妖道,住西川的,吃西川的,当了西川的都督说西川的坏话,触西川人的霉头我现在不与你多讲,等打了胜仗班师路过这儿时,再和你论理,看你这个“仙翁”是升天还是坠地。
张任遏止住满腔的火气,站起身来,带着六员大将不辞而去,一路上牵着马下了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