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一谈起过年就会想起小时候期盼过年的心情,感叹着现在的年味变淡了,完全没有了以前的乐趣。
其实我觉得并不是现在的年味变淡了,而是现在的年味跟我们小时候不同了,再也回不去的从前让儿时的年味在回忆里变得更加香浓。
图片来自网络
现在的生活条件好了,很多事情不会自己亲自动手了,大家习惯了买买买,什么都是买现成的,包子、饺子、元宵、菜品,就连年夜饭经常也是在外面酒店订上一桌,除夕夜就这么简单地打发过去了。
缺少了自己动手的乐趣,没有了仪式感,也就少了很多期盼。
不像我们小的时候,早早的就开始盼望过年,不仅是因为有好吃的有压岁钱,更多的是过年时的那种氛围吸引着我们。
那时候十五没有过完之前是没有地方可以采买的,所以家家户户在年前就开始置办各种年货,各家的阳台上都堆着成堆的大白菜,晒着各种腌制或风干的肉类、鱼类。年前几天,还会支起油锅蒸锅,炸丸子蒸包子蒸馒头。
包包子做馒头之类的活我从来都不行,我最喜欢的就是炸丸子之类的活。于是,到了过年,这项任务就光荣的交了给我。我会搬个凳子坐在油锅前,慢慢地等着油热起来,看着油一点点地冒泡翻滚起波浪,我把已经捏好的丸子一个个下到锅里,听着油锅发出欢快的尖叫,丸子们调皮的在油锅里上下翻滚,直到它们玩累了变得金黄闪亮散发出诱人的焦香,我才会把它们一个个捞出来放在篮子里。
当然,嘴馋的我们免不了在干活的时候偷吃,因为要过年了,大人即使发现了也不太会责怪我们。所有的吃食都要准备充足,足够吃到十五才行,十五以后各个门店就会开市营业了。所以那时候不论去到谁的家里,都会看到大人们在忙碌的准备吃食,小孩子们名义上在帮忙,实则是在玩乐兼着偷吃。
图片来自网络
家家户户都冒着炊烟,新年就在这样的烟火气息里逐渐走近了。
那时候年夜饭都是在自家吃的,老妈一边炒着菜,一边防着我们偷吃。孩子对于偷吃的能力都是从小练出来的,不管大人怎样防备,都阻止不了我们这些小吃货们蠢蠢欲动的心。真正到了吃年夜饭的时候,我们基本都已经吃个半饱了,再让我们敞开吃也吃不下多少了。
大年三十注定是睡不好的,很多家庭都有守岁的习惯,我却是因为兴奋而睡不着,恨不得天马上就亮起来。年初一总是一大早就爬起来,先是给父母拜年,然后跟着大人四处去拜年,见人就喊着叔叔阿姨新年快乐,小嘴那叫一个甜,就盼着他们一高兴赏我一个大红包。当然这是不可能的,不过我们也要求不高,只要给红包就行。
那时候没有手机没有微信,拜年走亲访友都要亲自登门的,家家户户都是准备好茶水点心等着亲友上门。大家一起吃吃喝喝,聊聊家长里短,年就这么热热闹闹地过去了。
那时候物质贫乏,而过年可以吃到平时吃不到的东西,穿平时穿不到的新衣服。年对我们来说就是花花绿绿的糖果,难得一见的新衣,大大小小的红包,绚丽灿烂的爆竹。
这样的年是属于我们那个时代的风景,是留在我们记忆深处的欢乐天地。
图片来自网络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年味,并不是现在的年味变淡了,而是年味不同了。
有了丰富的物质,不需要再在年前去囤积年货,酒店有了各式各样的年夜餐,妈妈们也不需要再忙碌几天只为准备一顿年夜饭,而是可以把时间腾出来用在其它的娱乐上。
那样充满烟火气息的年只是属于我们那个时代的,现在的孩子根本不会理解我们的年,他们不缺吃不缺穿,无法理解年对我们的意义。
对于他们来说,年是去酒楼吃年夜饭,年是和同学唱K打游戏,年是在微信群里抢红包,年是游山玩水看风景。
我们的年停留在回忆里,而他们的年停留在影像里。我们依然会在年三十晚上守在电视机前看春晚,一边抱怨着现在的节目,一边回忆着以前的春晚。孩子最多陪我们看一会就跑了,他不理解这样的晚会有什么好看的,不如上网看视频打游戏来得有趣。
年代不同了,孩子们嘴里时常蹦出我们不知道的新鲜词语,我们跟在他们的背后奔跑,也只能勉强追上一个背影。
我们的年已经过去,现在的年是属于他们的了。
图片来自网络
#羽西X简书 红蕴新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