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一天大兵,手机放了一天好妹妹,中途电量告罄,而充电器不在手边,来工位找充电器,顺便出来溜达溜达喂喂肚子。
笔记本上赫然一张便利贴“来工位了,QQ联系下我,有事!——XXX”是我那能力无限但又萌哒哒的师兄。手机上午就没电了,被大兵的书吸引着,没想充电的事直到夜幕降临看完整本。所以贴条子的时间无从知晓,估计是师兄没打通电话的无奈之举吧。
大学,也曾无数次被舍友吐槽:带上手机能把你~累~死~嘛!!!我有一个诺基亚,非智能,100多,从高三用到大四,那时套餐才送2 M流量(好像暴露了年龄),一直没换,后来还被我带去了大家认为抢劫手机行为肆虐的某国,回国后不久,寿终正寝,仿佛完成任务的烈士,从此再也没法开机,按键的数字早就模糊直至消失,那层混沌的塑料按键被我摸得格外光滑。我不念旧,是穷!学生党用不起流行的智能机以及后来流行的安卓机,一个月11块套餐2块亲情号往家打四次电话,话费均消费在15块以内,换手机需要2~3月生活费,换了之后还需要格外购买流量,一个通讯工具,为它花这么多——不值。即使是个只能接打电话收发短信的工具,我也懒得带,学生,还是那种大学生活无聊到只有自习一项课外活动的学生,会有谁找你?
我是个自制力超差的人,在那个只需要复制课本复制PPT复制老师讲义的大学里,自习还是必须的,需要花时间记忆啊,看个言情还需要理解呢,更何况是书本。然而诺基亚里的贪吃蛇足以让我从早玩到晚(也是有够low的,欢迎鄙视),所以大部分时间自习,我坚决不带手机。那时宿舍有个贼铁的姐妹儿,饭友兼上课的同桌,每次到吃饭的时候就特担心找不到我,于是后来……买了个表(不是脏话),在学生喜欢的小格子铺,花30大洋买了个表(至今还带着,中途换过一次电池,表链内侧绿锈斑斑,至今不舍得换,还是因为穷)。我耐心跟妹纸商量,中午几点哪哪集合晚上几点哪哪集合,放心,有表。后来有了一个习惯,出门不戴表就心慌,类似于今天出门不带手机就没安全感。
忘记是哪碗鸡汤说的了,总给自己留后路不如干脆断了后路,自制力差的人拿手机自习之前肯定反复跟自己强调“我一定不看手机!!”后来就变成了“就在看一小会,10分钟……”然后这个自习就废了。不带,就是等于“断了后路”!后来很多同学也纷纷效仿,不带手机上自习,毕竟我们又不是Superman,没那么多拯救地球拯救人类的大事需要找到你?所以,手机不在身边我心安理得,全然没牵挂,一星期充一次电的时代一去不复返(看着静静在我身旁充电华为,深深叹口气)。
我放弃手机最决绝的时刻是备战考研,半年回了一次家,然后把小诺基亚故意放在了家里。没坚持俩星期,饭友不干了,生生塞给我一个智能诺基亚,让我去补卡!!注意,是智能机哎,像素还挺高,网络也挺好……还好研究生考上了,没被它耽误。
不止看见一个朋友自怨自艾、自怜自爱地改状态:手机落家里,有人找我怎么办;没有电的几个小时里居然没有人找我,人缘是有多差;手机坏掉了,有事请QQ……你没那么重要,这个世界想找你的人自然有办法找到你,不管你是关机还是停机。研究生后,手机不敢那么洒脱的扔宿舍了,因为它已经不是那个复制知识、人际简单的大学时代。偶尔接院里的通知去开会,或是被叫着去听某大牛爆棚的讲座,最最重要的是boss导师能随时找到你!一次我只是静音 静音 静音而已,7个未接来自同门,群里呼叫炸了锅,还有boss一条温柔的短信加微信“小朋友,我一会儿到北京,九点钟咱们开个会你通知一下其他小朋友。”啊~~~顿时,头痛欲裂,因为熬夜赶期末报告,凌晨6点睡去,12点下床,手抖地跟卒中患者般使劲跟导师解释(当然是微信,然并卵,老头儿没搭理我),13点在食堂碰到刚吃完饭的所有同门,先是被千夫所指后又被千夫安慰,吃的啥都忘了,小生诚惶诚恐了许久。
这是一条因为手机,找我未遂的失败例子,我涨了经验——打死不熬夜,熬夜耽误事;周围的朋友也涨了经验——一旦手机联系不上我,便直接杀到宿舍,都以为我又睡过鸟,其实只是偶尔不爱搭理手机,有比手机功能更多的电脑和pad啊。不过,多亏他们不嫌弃,总是杀到宿舍找我,要不真错过好几场重要饭局,他们总是幽怨质问“是不是又没看微信?”
说实话,每个人的自制力都有限,有时候真的怕被手机奴役了,连我那萌哒哒的学霸师兄,为了paper,都要把手机放在离他颇远的工位的抽屉里,就怕自己贪恋手机耽误工作,然后那天有顶头上司的3个未接……
由手机引发的事端、疾病及祸事,每天新闻里都会有,但人们不会吸取教训,因为生活的确离不开他。还好我不是什么重要的人,依旧偶尔能像诺基亚时代一样,清净半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