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00准时做到了电脑前,开始动笔,已经是22:15。
这15分钟,干了啥?有点儿懵圈。
看了一篇文章;把要发文的10几个平台打开,回复留言。
原来,我几乎从来不看后台数据,也不回留言。
我变了。
是晚上在跟混沌大学的同学一起撸串和讨论时意识到的:要想办法让自己和别人的时间花得有价值。
没错,写文不易,已经很累了,互动有啥用?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还要什么推荐语?有眼睛懂欣赏,你就得学会自己看呀。”
——说的没错。可是换个角度:
在看我们文章上花费的时间,本可以用在别的地方,对不?(当然,你可以说不看是别人的损失——蜜汁自信也是很好哒。)
更何况,对方看完还真心留言和你互动。这些,是来自陌生人的真实反馈。
(在某平台每天的阅读量只有个位数,可是总有1-2条留言,特别感谢他们。)
不过,我们要搞明白重点应该放在哪里。
看了爱奇艺创始人龚宇的一个采访视频,在探班后被问及探班的意义在哪里时,他说“节目制作不是我的专业,我也不想把它变成我的专业,这个代价太高了。可是,我要对成功的概率心里有底……”
前两天在某个群里,看到有人受人点拨决定开始更文,说排版要练习。
看到这里,我就知道ta掉入了我以前曾经落入的一个坑儿。
觉得写都写了,把排版弄得好一点,锦上添花。
可忘了,我们需要先有一块“锦”。
脱离了内容谈排版,排版越是花哨越会衬托内容的空洞。如果时间精力有限,我自己宁愿用来打磨内容。
审美会变化,也可能疲劳,而思想永存。
持续在某个领域精耕的内容,可以大大提升被发现的概率。
而人生,最后拼的不就是比别人高一点点的成功概率(运气)吗?
这种运气,来自很多方面:
可能是你持续在朋友圈输出某领域的内容,被人看上;
可能是某位大佬用关键词搜索,恰好看到了你的思考;
可能是你写着写着,突然打通了任督二脉解决了难题;
可能是你的为人处事让人留意,彼此合作有了号机会;
……
都有可能。
不过,即便以上可能都不存在,你还可以通过不断地写作,距离自己更近——前提是你不要骗自己。
回到最开始,原来几乎不回复留言的我,为啥变了?
结合前面的概率问题,你觉得答案会是什么?
晚安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