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项羽是历史上一个特别有名的英雄,而为什么项羽在和刘邦交战中失败了呢?
第一个关键点是收不了下属的心。陈平是一个算无遗策的谋士,还曾经跟着项羽一块进入关中。又跟项羽一块回到了封地。后来,刘邦攻下三秦,殷王反叛楚国,陈平奉项羽之名率领魏王咎留在楚国的部下,击败并且降服了殷王。但是不久刘邦又攻下殷地,项羽就很生气,觉得是陈平等人办事不力,就准备把平定殷地的将吏们全部杀掉。陈平挂印封金,就逃跑了。
范增,刘邦在庆功宴上,曾经喜气洋洋的说道:“项羽就有一个谋士范增,但是他都不能好好重用,这就是他被我打败的重要原因。”可见,刘邦还是十分提防范增。
为什么刘邦说范曾是一个谋臣呢?是因为刘邦无论怎么伪装,范增都一眼看出来刘邦这个人将来一定是一个死敌。所以在鸿门宴上。范增多次策划杀害刘邦的阴谋,要不是张良等人的小心应对,刘邦很可能就交待在鸿门宴上了。后来,陈平就献上了离间计,而且把离间项羽和范增的事情放在了重要的一个环节。项羽果然疑心范增,范增建议项羽急攻荥阳,但是项羽却不听。范增的脾气也不好,直接跟项羽挑明说:“天下的事情大局已定,剩下的事情,您自己看着办吧。我这把老骨头也派不上用场了,希望你准我告老还乡。”项羽竟然答应了。
这两点说明了项羽收不了下属的心。
第二个关键点项羽不顾下属的建议。韩信在一开始认识了项羽手下的重要将领钟离味,而后混到了项羽手下执戟郎中的侍卫,韩信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有了面见项羽的机会,于是他多次向项羽献上自己的计策,可是项羽是一个自大的人,根本看不上韩信的计策,每次都不予采纳,项羽既然不采纳韩信的计谋,那么韩信计谋的作用也就不得而知了。既然如此,即使真的有效也不管用,所以韩信在项羽阵营长期不见重用,终于韩信投奔了项羽的劲敌刘邦,后来韩信平定诸国在齐国称王。项羽才知道拉拢韩信。只是太晚了,后来垓下之战与项羽来决战的汉军主帅正是韩信。
另外,在鸿门宴的时候,因为项羽没有听从范增的意见放走了刘邦,而且在这之后刘邦还让自己的谋士张良将一双白壁献给了项羽,把一双玉斗给了范增。这下可把范增给气坏了,也不顾及周围有什么人,就将玉斗给摔了,特别气恼的说到“竖子不足与谋,若属皆且为其掳”。就因为这个事,项羽一下子也被气坏了。也就不愿意听从范增的建议,再加上项羽本人是个重情义的人,又怎么会杀了刘邦毁坏自己的声誉,在这之后,刘邦的谋士陈平在项羽和范增之间给了点计谋,他们俩的关系也就不太好了。
这说明了项羽不顾下属的建议。
第三个关键点项羽残暴而失民心。无论是在鸿门宴还是巨鹿之战中,项羽都显示出非凡的才能,可正是这些卓越的战绩,暴露出了他的缺点,项羽残暴无比,多次屠城,滥杀无辜,失掉民心。尤其在巨鹿大战中获得大胜后,用狡诈的办法把已经投降的二十多万秦军全部活埋。激起了关中秦民的愤慨,他们怨恨项羽残暴,更坚决拥护刘邦,惟恐项羽得势。项羽虽然在军事上大胜,但政治上却大败了。
在火烧阿房宫事件中,项羽看来,阿房宫是农民苦难的象征,是秦朝奢华的象征,只有烧了阿房宫才能体现出项羽反对秦朝残暴统治·的决心,才能换取广大人民的支持,但是也许项羽也并不会想的那么长远,还有一个最简单的原因,就是项羽痛恨秦朝统治者,所以要烧掉一切与秦有关的东西。于是便把阿房宫里面的人和财务全部烧没了。
导致他失了民心,这也是项羽大败的第一个观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