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我身上还有这么些“臭”毛病 | 随笔
文丨张宗超
与读者书:
人生没有标准答案,比我说的更重要的是你的思考。
今天有位来自山西的同学加了我微信,备注“我是你的粉丝”,瞬间有种莫名的压力。
我是带着一种压力感同意好友请求的,为嘛有压力呢?大概是我一直都觉得自己还在学习和进步的路上吧,粉丝这词,还真沉了点。
同意加为后,收到的第一句话不是自我介绍,而是“谢谢你”,我又莫名了,不行,我得搞清楚。
交流几句后,才知道是因为对方看了我的文章,以及微信后台获取的成长学习材料。(提醒:后台回复获取成长学习材料,材料不定期更新和增补资料,比如,今天就有更新)
我比较喜欢哪种加上好友后,会主动自我介绍的人,一方面我就是这样做的,最起码的原则问题。另一方面,你不自我介绍,我也会主动的问。
这是我的毛病之一,也即我需要大概的明白和我交流的人是谁,毕竟,人和人之间是有安全距离的。没有备注的人或不清楚对方是谁的人,我一般我不太愿意交流,即便有问题咨询,和这类人交流,真有种被关在黑屋子里接受逼供的感觉。
除了安全距离之外,还有另一个原因,打过几次照面,或聊过几次的人,我基本不会轻易忘记,而备注是让我会记得对方的一个比较好的方式。
不知什么时候,我发了说说问:“还有多少人记得我?”有人评论说:“你那么多好友,你又记得多少?”毫不夸张地说,那时好友零零总总加起来有四五千,但凡是交流过的,我基本都记得,但是我更相信评论的人,压根也没想到他当时说的好友多,会是四五千这个数。(注:此处无疑炫耀,重在说明问题)
前两天,我找了一个和去年交流过一两次,后来就没怎么联系的同学,他惊讶地说:“超哥,没想到你还记得我。”与不少的同学偶尔联系时,经常会遇到对方特别惊讶地说,没想到你还记得我?我以为你把我忘了。
这说的好像我就是一个“喜新厌旧”、“忘恩负义”的主一样。事实如何呢?事实上,我得空时最喜欢干的事就是找朋友坐坐,聊聊天。
四月,我知道有位朋友刚从泰国回来,我主动联系了他,然后,抽了个空,一起聊了聊;前两天和一个伙伴聊天,我突然想起原来另一个伙伴,有件事不知道会不会出差错,虽然不联系,我特意让和我聊天的伙伴提醒一下……
这是我的第二个毛病,即便不常联系,但真不会轻易忘记谁,相反的,我得空时,特乐意干的事就是和朋友聊聊天。
这三个毛病说起来有点夸张——我不轻易相信记忆力。不是不相信人的记忆力的好坏,而是我不相信一个人能记住太多的事。这个听起来,和我刚刚说到的能记住不少人以及和不少人相识的故事相违背,可这的确是一个事实。
这源于我有记录的习惯,不管大事小事,我都会随手就记下来,所以,现在打开文件夹,八九年前的照片还能找得到,三四年前的通知、信息表之类的信息也还能翻出来。反过来说,备注本身也是一种记录的方式。
前两天有同学和我说复习总是记不住,看的时候都记住了,转身又都忘了,我说其中的一个原因可能是没找准规律,什么意思呢?就是每个人对记录不同的东西,是有自己的方式和记忆规律的。比如,我因为不轻易相信记忆力,所以就需要记录,比如,我要记住一个人,我会找准一个记忆的入口,备注就是其一,这是我自己的方式和规律。
我想表达的几点是:
第一、与人相处,学会主动地自我介绍,放心,自我介绍死不了;
第二、学会投资自己的人际关系,如果怕忘记,就常主动问候,主动问候本身就是一种投资;
第三、记忆里是有限的,做任何事学会记录,肯定会有不一样的效果,在记录中你能更清楚的看到自己的改变;
第四点、这是我最想说的一点,人与人相处,记住与忘记从来都不是致命的问题,关键在于你是否还愿意主动——值得相处的人,如果对方记住了你,你主动了,关系更近,如果对方忘记了,你主动了,不就能重新在对方面前树立第一印象了?
对于那些帮助过你的人,不一定要记住他本人,但一定要记得把他对你的好,继续传递给别人,在我看来,这是最好的感恩。
细数起来,我身上的毛病还真不少,可我也知道,并非所有的毛病都是病呐。(不好意思,我又表扬自己了)
文 | 张宗超
爱读书 | 爱写作 | 爱学习 | 爱思考
写人生规划 | 职场 | 自我成长的年青作者
读书群咨询微信 | 1207910681QQ | 2174314722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