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70后80后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月城
读书分享 | 一个文人的死亡和回不来的中国文化

读书分享 | 一个文人的死亡和回不来的中国文化

作者: 09f7b2b5ca5a | 来源:发表于2017-08-09 19:16 被阅读0次

最近看了很多当代大家对于王国维先生《人间词话》的解读,感触颇深,于是便自己又看了一遍《人间词话》全解,与优秀大家共读好书,有了许多想法,于是将其整理出来,与大家分享一二。

一、王国维是谁

首先我们先来说说作者,在看《人间词话》之前,我对于王国维先生的了解仅仅在于其人是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四大导师”之一。引起我去看《人间词话》的契机是有一天我偶然看到了王国维先生之死的猜想,世人皆是俗人,所以容易对口舌纷争较多的事情产生兴趣。王国维先生在自己50岁认识学术最鼎盛的时期投颐和园昆明湖自尽,他选择的死亡是悄无声息地自沉于塘底,对于世人却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在中国近代文学批评界铸就崇高地位的同时,也铸就了一个最具悲剧色彩的“迷案”。

王国维先生字静安,字如其人,他一生沉浸在自己的学术之中,思静而心安。对于王国维先生之死,众说纷纭,但是最能说服大众,或者说令读者心安的说法,是王国维先生的朋友陈寅恪先生的说法,他认为好友是死于自己的学术信仰,这个信仰可能是那个在1927年就已经开始消逝的,而今我们也只是听说过的中国文化。他对中国文化解读太深,思想上又是不新不古,无法眼睁睁地看着中国文化就这样在历史中逐渐消亡殆尽自己却是无力回天,那便只能以死亡来寻求解脱了吧。

“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据说王国维姓名中的“国维”二字即取自这句话,也冥冥中暗合了他的命运。

二、什么是“境界”

王国维是近代中国最早试图以西方哲学、美学、文学理论评鉴中国古典文学的杰出学者,是中国人心中最耀眼的国学巨匠之一。他的《人间词话》是中国古典文艺美学史上的扛鼎之作,词的“境界说”更是引起广大学者的注意与青睐。

《人间词话》里最重要的就是境界说了。“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王国维用“境界”二字来评价什么是好词该有的模样,整本书也几乎都在讲这“境界”二字,但是境界究竟该怎么理解呢?

“境界”在中国人看来,一直是个很微妙的、难以说清楚弄明白的东西,我们经常说某个人学什么东西真是学到了一个境界了,或者说这个人境界真高,这都是夸赞之词。梁文道先生将“境界”与佛家的“六根”说相结合,简单解释就是有真情实感在。要写出有“境界”的好词,首先这个作者必须具有一定的品格,因为文字总是在不知不觉中透露出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作者本身具有境界;再来就是作者需要把它真切地写出来,让读者都能够字字分明、明明了了的看到他所看到的世界,感受到他感觉到的世界,这样的词,我们称之为“有境界”的词。

由此可见,“境界”是个很高的评价词,在王国维先生之前,还没有人这样夸过词。我们通常说词是小词,上不得大雅之堂,因为词所对应的是《诗经》中的“郑风”,讲的几乎都是男女情爱,伤春悲秋;最早词是是文人雅士写给青楼女子的一些用来唱的流行歌曲的歌词,所以也总是离不开情情爱爱这些事,而这些情爱的故事又总是从一个女子角度出发来写,所以词的地位一直不高,很多写词写得很好的作者比如白居易,都觉得写词是自己年轻时所做的傻事。

到了王国维的时候,人们虽然已经比较尊重词作者了,但还是没有什么地位。而当时年仅20岁的王国维用“境界”来夸赞词,这就是他超乎常人的地方,他掌握了词的一种美学属性,这种美学属性类似于昆曲之类的反串,就比如梅兰芳他们这些人,明明是个大男子,偏偏去演一个女性角色。词也是这样,是男人写的,但男人们在写的时候却往往从一个女子角度出发,他是一个词人在想象一个女人她的情感状态,而那样的情感状态,有某种女性的特质,他们认为那种特质是什么呢?王国维讲的是一种要眇宜修,悠悠长长连绵不断,那不是一种强烈的仇恨,却是一种此恨绵绵无绝期,那种悠远的仇恨。

从古开始,女人们便总是依附于男人们,这种关系就有点像臣子和君王之间的关系,所以王国维认为词有境界,而且是大境界,你看李后主不就是用这种情感状态来写他对家国的看法,而这样的一种情感模式,他是早有来源的,比如王国维评李后主,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便联想到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这是非常大的夸赞,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来源于《离骚》,他说李后主的词有离骚的味道,离骚的味道是什么味道?屈原开始树立一种文学典型,那个文学典型就是拿香草美人来比喻君子,比喻一个当臣下的,对国家对君王的态度和忠诚,以及对他的挂念。可能会有人说这样的比喻有些变态,但是它确实给了文人们一种表达的方式,这是人间词话里提到的词的特点之一,男人们透过词,曲折隐晦地借着女人们的声音,去说出来,自己无法作为一个男人来表达的对国家对天下的看法。

三、回不来的中国文化

现在的中国人看以前的书,会遇到许许多多的阻碍,这种阻碍不仅是文言文造成的,因为中国的古文学还涉及到许多文学常识,如果不懂,是很难去把握作者的真正意图的,这也是《人间词话》里王国维评价词的一种方法。

我们之所以看不懂,是因为它太“隔”了,对我们来说文言古词就像是蒙了一层又一层的布,揭开一层还有一层。所以王国维评词的一个条件就是不喜欢词不要用太多的代字,用典。这是什么意思呢?比如《人间词话》里提到的谢灵运写的一句”池塘生春草“,王认为这写得好,因为读者一读便知道是什么景。但是欧阳修又想表达同一个景的时候,他就不想重复,于是他写到”谢家池上“四字,表达”池塘生春草“这一个景,这里他是用典,知晓上面典故的人就知道他在说什么,但不知道的便茫然了,所以王国维认为这边写得不好,太隔了。

确实现在的我们对于以前的文学只要稍隔便难以看懂,哪怕是这一百年前的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对我来说也是隔的,所以我看的不是《人间词话》,准确来讲是《人间词话》全解,也就是当代大家把他们对于《人间词话》的理解告诉我们,我大部分的理解便是来源于此,所以这也只是一个汇总,把优秀的人们对这本书的理解分享给大家。

以上就是我今天的分享。对于《人间词话》这本书还有许许多多的优秀解说,如果你也有想法,欢迎评论,期待可以和你继续学习《人间词话》。

相关文章

  • 读书分享 | 一个文人的死亡和回不来的中国文化

    最近看了很多当代大家对于王国维先生《人间词话》的解读,感触颇深,于是便自己又看了一遍《人间词话》全解,与优秀大家共...

  • 文人的死亡

    周炜言180729 终于,我花了一个月读完了苏东坡传。我仿佛用一个月的时间陪伴了苏东坡走完他坎坷的一生,而苏东坡又...

  • 【文人与酒】男人的魅力,一半系于身,一半寄于酒

    谈中国文人,论中国文化,离开酒,很难说真正抓住到了中国文人的灵魂,摸到了中国文化的根本,可以说,中国的文人是与酒相...

  • 中国文化和中国文人

    本来计划研读中国古代典籍,无意中看到了余秋雨的《大地摩挲》,于是看了起来,一晚一早,信息太大,不知所云。后...

  • 颜真卿祭侄文稿

    牢记颜真卿,中国文化的最高坐标,中国文人的最高坐标。

  • 梁漱溟先生:知行合一,解决中国问题

    今天读书,梁漱溟先生的《中国文化要义》。定时半个小时,读了二十页的样子。 一点感悟和笔记,分享给大家。 1.梁漱溟...

  • 灵魂真的存在吗?

    《死亡,人性,与生命》 文/墨行 “我不赞美死亡,但也不惧怕死亡” 前阵子的读书会,分享者无一例外都谈到了人生和生...

  • 王总2019.04.08

    给王总分享第四天 2019.04.08 钟春华 题目:读书 读书,是一生的修行 很多古代文人都有刻苦读书的经历。 ...

  • 2022-12-27

    改邪归正,今天开始读书。 微信读书上选了余秋雨先生的《中国文化课》,对中国文化进行学习。 第一个知识点,读书日。 ...

  • 文人的江湖,能借一杯唔

    古往今来,大凡文人皆爱酒。文人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因而,中国文化与酒有较深的渊源。酒在岁月的长河中生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分享 | 一个文人的死亡和回不来的中国文化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pbqr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