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杂】每天更了解自己一点(1):从外到内

【杂】每天更了解自己一点(1):从外到内

作者: 老k的小茅屋 | 来源:发表于2025-05-10 11:37 被阅读0次

碰到一项事务,我总是喜欢先在外围徘徊很久后,才慢慢向核心靠近。

例如,读一本书,且不管什么类型的书,我总是先看看首页扉页,然后仔细读读前言序言,之后才开始正式读正文。又如,接到了一个新工作,或碰到了一个新问题,我总是想在外围,先了解了解这个,查查那个,然后才正式开始干。

这个习惯,就有可能造成做事慢,从而导致效率低的结果。尤其是在快节奏、交付迭代率高的情况下,这种从外到内打法的弊端就显现出来了。

当然,这个习惯,也要区分事情、区分具体应用场景才好一些,有些事按照这个习惯做也未必是坏事。

所以,后边我再碰到一项事务,可先考虑一下何种处理策略更适合,是直接从内部干起再慢慢向外围拓展(从内到外),还是先在外围了解个大概后,稳扎稳打地向内部进攻(从外到内)。


但究竟什么事务适合从内到外,什么事务又适合从外到内,有待我进一步总结与思考。

相关文章

  • 由外到内,然后从内到外

    今天跑步,到了两圈后就感觉奶里的软弱差不多到了某种程度的极限。 以前有个想法是,我们每天做事都只是让我们了解我们软...

  • 事件

    事件流: DOM0级事件流分为事件捕获和事件冒泡 1冒泡:从内到外,从子到父 2捕获:从父到子,从外到内 DOM2...

  • 多动脑多用心

    多动脑,多用心。每天进步一点,清晰一点,更了解自己一点。今天很累,晚安啦

  • 常识(3) - 007er - 084 - 20210907

    文接上篇,这次我们来继续探讨如何让一个组织更好拥抱“常识”。 五步回归常识 1、囚笼 让公司从外到内,而不是从内到...

  • 如何成为偶像?

    人们对一个人的了解的顺序,都是从外到内。 视觉:容貌,身材,衣着。 听觉:嗓音,语言,表达方式。 内容:观点,逻辑...

  • 从外至内

    从《非暴力沟通》到《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这中间经历过《如何说孩子才会听,如何听孩子才会说》等一系列的亲子...

  • 从外而内

  • 《好的孤独》摘录

    为了活在社会的主流内,我们选择了活在自我的边缘外。 我们大可活成我们自己,活得更本色一点、更真实一些,反正还是会有...

  • 内购从0到1

    转载:https://blog.csdn.net/zhonggaorong/article/details/492...

  • 2018-08-29-Oracle学习第三天

    1、-- 多表连接 -- 1)内连接 -- 2)外连接 -- 3)自连接 -- 笛卡尔集(了解)-- 开发中,需要...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杂】每天更了解自己一点(1):从外到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pbyi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