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泉水。今天我接到一个家长的电话:
我家孩子这次考的不好,倒退了二十名,老师,你说怎么办?是不是孩子就是这个水平了?上不去了?学不会了?就是笨?前几名的孩子都是怎样学的,也看不出他们多么紧张,怎么就能考的那么好?
孩子没考好,家长焦虑,成为了普遍现象。
家长焦虑带来了一连串的问号,也可从这些问号中看出两个问题:对自己的孩子念“自卑咒”;和别家的孩子盲目攀比。
心理专家告诉我们: 父母越焦虑,依附在父母身上的这两个问题越严重,孩子越考不好;孩子越考不好,父母的这两个问题越严重……
恶性循环!
01自卑咒语
什么是“自卑咒”?
“你怎么那么笨,讲了多少遍了还学不会!”
“我真是拿你没办法,说了多少次了也不改!”
“这么简单的题还考这么点分,真是猪脑子!”
“现在考成这点分,明年怎么考好高中?这样活着还有什么意义,长大了也是捡垃圾的料!”
……
父母在看见孩子可怜的分数后,着急上火,忍不住开始数落孩子,这样不假思索爆发出来的话只是发泄了父母的情绪,负面的情绪,却于事无补。
父母自认为对孩子使用的是“激将法”,希望这样说能激起孩子的斗志,但是,事实上,孩子从父母的话里听到的是“笨、学不会、只能捡垃圾”,对孩子来说这是沉重的自卑的枷锁,这个枷锁可能伴随孩子一生。
“皮格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
你期望什么,你就会得到什么,你得到的不是你想要的,而是你期待的。
家长对孩子念“自卑咒”,家长只会收获一个自卑的孩子,而不是一个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学习一路飙升的孩子。
02 盲目攀比
心理专家说: 孩子最痛恨父母做的事情——把自己和别人家的孩子进行比较,特别是自己考差了的时候。
而父母最乐意做的事情——孩子考差了,和周围考的好的孩子做比较。
“你看看你考的烂成绩,科科不如某某,考这么差,真是让人失望!”
“你看看谁谁的孩子,你怎么那么笨呢,考的这么差,有脸见人吗!”
父母是希望孩子在比较中看到差距,进而发奋努力,好好学习!
孩子在比较中碰碎了自尊心和自信心,他们会恐惧、愤怒和嫉妒,会讨厌父母,憎恶父母,认为父母不爱自己,严重的还会引发逆反,结果是“破罐子破摔”。
我们换位思考一下,比较妈妈:
“你看看人家××的妻子,上得厅堂,下得厨房;
你看看人家××的妻子多么贤惠,在家照顾孩子,在外又听老公的话……
你就不能向她学习学习吗?”
比较爸爸:
“你看看人家××的丈夫,又能挣钱,又会管孩子……
看看你,这么没出息,你就不能向人家学习学习?”
作为爸爸妈妈,你会去学习吗?
不会,你会心里膈应,会暴跳如雷。
孩子的心理活动和你一样,只是他轻易不敢暴跳如雷。
美国学者戴维.刘易斯在他的《教育孩子四十条》中指出:
从来不对孩子说,他比别的孩子差。
孩子考得不好,父母最应该做的是调整自己的心态,避免给孩子说这两种话只会让孩子厌烦、起不到积极作用的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