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作弊,是无论如何也无法和苏东坡联系在一起的。可事实上,他也有过作弊的故事。
苏轼二十多岁时,还没有出名,他与小他两岁的弟弟苏辙一起在四川参加乡试,兄弟俩坐在了考场的对角。卷子发下来,苏轼傻眼了,他竟然想不起考题的出处。

当时的科举考试就是写文章,不知道考题的出处,就不能展开论述。 苏轼苦思冥想之际,向弟弟苏辙频繁示意。苏辙明白了苏轼的困境,顺手拿起毛笔,横过来,竖过去,又冲着笔管吹了几口气。苏轼到底是聪明人,恍然大悟:原来是《管子》。
这或许是传说,然而,提示我们的是伟大的苏东坡也不见得就是人体相机,过目不忘只是传说。况且这些仅凭记忆就能知道的也确实算不得多大学问。如今中考的历史、政治也都是开卷考试。
东坡兄弟的作弊说到底不过是科举时代留下的一个记忆,那些无需多少学问的死知识真是没太大价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