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得志、张解放、程建军、向军、永成子、万军这几位曾经的爹哥们,除了张解放媳妇还在外地带班工作,其余几家都是夫妇双双退休,各处养老提上了日程。每个家庭情况不同,选择也千差万别,各有各家的标准和归处。
张解放夫妻都是体制内工作人员,收入稳定,早就在市里购买了房子,目前工作单位的房子正在出租。女儿已经在上海定居并作为人才引进落了户口,以他们的实力准备先支助女儿在上海买房,杨老师退休后再做决定。虽然张解放的父母已经先后过世,毕竟岳母还在世,杨老师姊妹们轮流照顾母亲,轮到杨老师值班时,张解放只好从广州飞回来,把岳母接到市里的家中照顾。
向军的女儿研究生毕业后,留在本地高校当老师。男朋友是她曾经的发小,后来全家搬迁到青岛工作定居,并且小有成就。女儿和男朋友感情稳定后,便辞去高校的工作,前往青岛工作、发展。
女儿购买婚房的时候,曾经提议向军夫妇把工作地的房子卖掉,在青岛买一栋联排别墅,被向军夫妇婉拒了。向军岳母健在,暂时还不能走开,最重要的是向军夫妇考虑亲家也在青岛本地,不想过早地介入女儿女婿的生活。
向军的老母亲也年事已高,平时由姐姐照顾生活起居,弟弟在同城工作,偶尔去看看母亲,向军退休后尽可能回到母亲身边,陪陪年迈的老母亲。
向军夫妇计划双方母亲百年之后,至于在何处养老,到时间再说吧,毕竟老同事、老朋友、人脉资源都在这里,况且首府公务员小区有独立的住房,选择余地比较大。
永成子退休前就在儿子附近购买了养老房,每年冬休都到市里过冬,儿孙绕膝,享受天伦之乐。这些年永成子一直在基层工作,秀秀退休后一直陪伴在永成子身边,收入颇丰。没有时间带孙辈,亲家一直在帮忙。
不带孙辈,不代表不帮助儿子,每年都在经济上给予支持,不但全款给儿子买了婚房,平时经济上也给予支持。
刚办完退休手续,永成子夫妇和万军夫妇来一场新疆为期一个月的自驾游之后,永成子老母亲的照顾问题已经提上日程,大哥身体不好,大弟弟英年早逝,小弟弟还在工作状态中,无奈之下,永成子担负起了照顾老母亲的任务。
程建军的父亲在外鬼混多年,临老了回到本地求助于儿子。弟弟给出的条件就是:帮助父亲补缴养老金,但必须回到母亲身边照顾母亲的生活(母亲精神受刺激,有点恍惚),工资卡归儿子管理,每个月给他500元零花钱,其余的生活用品有儿子帮助购买。其实就是担心父亲手中有钱,再不安分。
退休后程建军承担起了照顾父母的重担,把这些年的积蓄支持儿子购买婚房,大概率会留在本地养老。儿子不接受程建军夫妇的经济援助,怎么会接受他们到身边养老呢?
宋得志的独生女儿大学毕业后在二线城市发展,并且准备在那里成家结婚。宋得志夫妇和亲家共同首付了婚房,给孩子们支持,也算是给女儿的一份保障。
婚房用的小伙子的名字,女儿的首套房名额留给宋得志夫妇将来过去购买养老房。
最最通透的是万军夫妇,他们养育了两个子女,儿子在大连发展,万军这几年业余时间承包羊群,虽然辛苦,但收入颇丰,儿子刚工作那会就给儿子买了一辆代步工具,后来分期三年搞定了儿子的婚房,让亲家非常满意。孙子出生后,亲家母主动承担了带孙子的任务,万军夫妇每年飞过去看望儿子一家三口,平时再给孙子发个红包表示心意。
女儿大学毕业后回到本市一所职业技术学校当老师,结婚的时候,万军替女儿首付了一套140平米的房子。后来女儿身体出现状况时,万军夫妇不但出钱又出力,帮助女儿康复。女儿身体恢复后经营一家店,收入不错,但比较忙碌,曾经邀请万军夫妇过去帮忙,被万军婉拒了,并且告诉女儿:“我们的任务完成了,把你哥哥和你养大并辅助你们成家,现在我们的好日子不多,余生我们要过自己的养老日子,你们遇到困难自己解决吧……”
然后万军夫妇联系曾经的老同学,搭伴旅居养老,计划第一站去海南,每一家租个小房子,以房子为半径,周边旅游,然后回到租住的房子休息几天,再出发。然后每年换一个地方,争取在宜居的地方都体验一把,直到跑不动为止,要么把房子置换到女儿身边,要么卖掉房子选择高档养老社区,安度晚年。
每个人的归属都不一样,但只要是适合自己的,就足够了,不拘与形式上的统一就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