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周六,轻度污染。早上和孩子一起去上周末的围棋课,老师问孩子在家是否复习定式了,孩子说爸爸给他报了很多的班,一会儿英语,一会儿数学,还有功夫课,自己都累得不行了,没有时间每天复习围棋定式了。孩子的话惹得陪听的家长们哄堂大笑,弄得我也挺不好意思的。老师讲自己的孩子已经上高中了,前几天去参加了学校家长会,从他自己育儿的经验看,现在这么小的孩子补习英语和数学太早了,如果不是考虑出国,完全没有必要这么早学习英语,初中学就来得及,数学4年级开始就行。孩子的关键期在初中,只要孩子有了好的学习习惯,初中开始努力学习,一切都来得及。
教育的事情从来都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从我给孩子选小学这件事情就能够看出,作为当事人的家长很难去理智冷静的看到孩子的教育问题。只有都一个家长经历了一番孩子的教育后,把孩子培养成大学生以后,回过头来才能看清楚在孩子的教育上,哪些是能做的,哪些是没必要做的。
上小学之前,每个家长都可能认为自己的孩子是个神童,都觉得自己的孩子比别人家的孩子聪明,因此对孩子的期望值特别高,这是由于对孩子不客观的认识造成的结果。其实,孩子的智商基本差不多,特别聪明的孩子不多,特别笨的孩子也不多,能够让孩子的学习分出高下的关键就是好的学习习惯。
由于无法客观认识自己的孩子,因此家长就会倾尽所有给孩子创造最好的学习条件,认为没有给孩子找到最优质的资源,就好像对不起孩子的聪颖的天资。这就造成了家长们在给孩子们报辅导班,择校时基本是无所不用其极,花费多少钱都在所不惜。再加上现在的教育机构正式利用教育资源的不公平,不断在家长那里贩卖焦虑,让家长认为通过不断的补习就能够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现在的辅导班呈现低龄化的趋势,还没有上学就开始学习英语,学习奥数,学习思维方式,感觉到处都是教育机构。这一代人在教育孩子上真的是付出了巨大的精力和成本,教育已经成为一个家庭是否成功幸福的唯一标志了。
但是我们这样重视教育,大量挤占孩子自己的时间,让孩子付出巨大的精力真的能够换来孩子的成才吗?真的是未必啊,我都不知道这种教育环境下的孩子心态是否健康,是否能够学会和别人相处,是否会和别人合作。他们长大后,父母和孩子之间是否有健康正常的亲子关系,这些都是一个未知数。因为这一代人对孩子教育的重视也是前所未有的,前人没有这样做的,也就无法参照前人的经验,无法吸取前人的教训。
今天在书店看书的时候,看到一年级已经开始有各种试卷了,听说过很多一年级的孩子为了考试考个好成绩,小小年级就开始刷卷子,变成应试教育的机器。这样的孩子将来如何应对复杂多变的学业和人生,因为你真正面对的问题不是一套两套卷子能够解决的。
你把培训机构当做一门生意,就能够理解教育机构的一些做法,你就不会那么紧张焦虑了。你的焦虑会影响到孩子的情绪,克服焦虑应当从家长做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