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着几周和老师们一起读书、学习、分享,这种状态感觉特别好!之前,是买了书要么翻几页就放下了,要么就看完就看完了,没有感受的去看,更别说结合自己身边的人、事、物再去联系、感受、表达、发现……好像读书就只是读一读而已,甚至读完了过些日子也会忘记里面讲的内容。
大家一起共读就不一样了,如果白天没有时间,就晚上安排时间去读,去记录,这样也会对每一章节都有深刻的感受,第二天再各自去分享,又是不一样的感受,真的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突然发现,我们接触的这几本书,《36万遍感恩的奇迹》、《活法》、《秘密》,这几本里都讲到了“吸引力法则”,这难道也是某种力量指引着我们一起共读这些书籍。
但是,我们必须要相信的是“万物皆有磁场。”你的思想、情绪、语言,都是能量的载体。当你抱怨生活很不易时,生活它会出现更多的困难,挑战你!当你抱怨工作劳累时,会吸引更多的疲惫和压力。当你坚信“我值得被爱”时,宇宙会派送更多温柔、温暖的人来到你身边……
所以,吸引力法则不是玄学,而是生命与生命之间隐秘的共振——你相信什么,就会靠近什么;你释放什么频率,就会吸引什么能量。
如之前我们共读的书籍,《活法》中讲到日本企业家稻盛和夫曾说:“心不唤物,物不至。”他创业初期,每天对着空荡荡的办公室默念:“客户一定会来。”
三年后,京瓷从零起步成为行业龙头。吸引力法则的底层逻辑,是“相信”的力量先于“做到”。
但也有许多人会误解了吸引力法则,以为在心里许愿,或者心里想着就能躺赢。
但真相是:你的“接收器”必须与“发射器”同频。
就如嘴上说“渴望成功,却总用“我不行”来否定自己;这些矛盾的信号,就像在收音机里同时播放不一样的频率,让宇宙也无法识别到你到底想要什么?而一定是要清除内在冲突,才能让能量流动起来。
很多时候,我们达不到心里想要的,是因为我们“不想要”的频率出现的比“想要”的频率出现的更多,因为思想也是具有“磁性”当你思考时,那些思想就发送到宇宙中,然后吸引所有相同频率的同类事物。正如书中所说:“所有发出的思想,都会回到源头——你”。
所以,当你感觉美好的时候,你一定是在想着美好的思想。这样,也就是你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发出的频率也是美好的,当然,也会吸引更多让你感觉美好的事物来到你身边的。
如果,再想让心里“想要”的,能早一点实现,或是早一点达成,或是让思想变成实物,就必须找到一些好的方法,落实自己的行动,乐观去实行计划,最终,必将
其实,当前需要我们做的,就是不管遇到什么样的事儿,都有正向、正念,积极向上的心态去对待它,它终将也会变的越发的美好!可爱!
感恩世界赠予我的一切!也相信,以后的每一天都会是美好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