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
磊哥,你上次有一篇文章谈到了“引导不是培训技术,而是组织发展的工具”,我看完了以后非常认同。但在实际项目实践中,我发现太难了。领导的要求你要听到、HRD的反馈也要尊重。学习工具的时候觉得挺好玩的,咋一到用的时候就觉得太难了。引导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吗?为什么我学了那么多工具,还是不知道应该怎么做呢?
答:
哈哈,你的疑惑在我刚学习引导的时候也有,而且困扰了很长的时间。直到有一天真正理解什么是“引导”,才慢慢知道,这是一个自我省悟和成长的必经过程。我有几个观察,反馈给你,希望能够对你的成长有所帮助。
其一,做为专业引导者,上至公司董事长、下至普通员工都要接触。如果你擅长的是社区引导,可能连社区的街道大妈、贩夫走卒都要接触。因为他们会从完全不同的角度,给予你不同的观察反馈,从而尽可能多地看到问题的全相。这其中很重要一点,就是自己不能是利益相关者,否则就不太可能客观对待,这是人的本性,毕竟屁股会指挥脑袋。这也从一定程度上解释,为什么明明企业内部有兼职引导师,还要花钱请外部的专业引导师。这不仅仅关乎于经验,更重要在于外部引导师不是利益相关者,会相对“中立”。
其二,不盲目相信引导工具书,因为中国现实和书上说的东西,相差太大。这一点不仅仅在于企业性质,更关乎于国家文化。就像任何一个外国人都不会理解,为什么国网会不惜代价,在偏远地区架设永远也无法回收投资的设备;也不会理解没有理由的百分之百业绩增长的要求。所以,国外老师只能赚国内引导培训的钱,却极少有人去做真正的业务;
其三,在引导过程中,即使没有利益影响,引导者也会有对经营、管理的理解,所谓100%中立是不可能的。引导师即要对最终要产出结果负责,又要对支付课酬邀请你来的人负责,所以引导不存在真正的“中立”。引导师要做的是尽可能的“中正”,即:我的责任不是把权威者的想法强加给参与者,也不是帮助“强势者”向“势弱者”施压,而是要成为促使团队平等对话的平台。所以,我一直认为决策者、发起人、参与者亦或其它利益相关者的观点,都只是组织全相中的一个组成维度而已。我要做的,是尽可能让所有人关注到其它信息,从而寻求可能存在的团队共识。
其四,做引导的关键是要说真话。对团队反馈你的观察,适时地进行干预,是引导者的职责。如果明明观察到团队的选择,有悖于组织发展规律的,看到个别人的鼓噪裹挟了集体的意志,却没有觉察或借由所谓“中立”的原则不发声,这本身就是没有尽到引导者的责任。引导者是研讨过程的设计者,也是企业的诊疗者。“助产士”虽然不对最终产出的结果负责,但做为关注当局者的局外人,我们有责任积极反馈我们的观察。用必要的激励与干预措施,推动团队前进。
其五,掌握引导的精神,比学习引导工具更重要。这就像是武功高手,花叶均可为剑,而不必拘泥于某种武器。有很多引导的学习者,希望用一天甚至更少的时间,学习更多的工具。愿望我可以理解,但这样照搬的结果,就是即没有学到工具的“形”,也没有学到工具的“神”。即不知其然,也不知其所以然,最终的结果只剩下一场热闹。
引导归根结底是一种组织文化。对于发源于西方社区、兴起于西方商业组织的引导技术,我们的引导思路、模型、工具、流程都不能教条地照搬。这即不符合于国情,也不符合于企业发展规律。虽然,引导在中国的学术研究,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还有一定差距,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发出自己的声音。事实上,探索适合于中国国情、文化的引导体系,而不是全盘照搬,也正是组织发展所需要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