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读汪曾祺散文《人间草木·葵与薤》时,认识了一种“新”植物——葵。乐府诗句“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想必都很熟悉,但其中提到的葵,我却一直误以为是向日葵。在汪老的一番“考究”下,才了解了:葵就是冬苋菜,即冬寒菜(四川话常读作“冬汗菜”)。
冬苋菜真是一种奇怪的蔬菜。其叶片毛茸茸的,如猪耳朵般大小;表皮皱巴巴的,看上去不太美观。总之,它和其他蔬菜长得不太一样。但只要煮熟了,冬苋菜就变了个样,整个滑嫩嫩的,冬苋菜汤汤汁浓稠,仿佛勾了芡一般。
冬苋菜做汤的方法和其他蔬菜无异,同样十分简单:烧水,放几片姜蒜,加一勺猪油,放入洗净了的冬苋菜,煮熟后加点食盐调味。这样煮出来的冬苋菜汤,就已十分地鲜美。中途也可加入豆腐块,做成冬苋菜豆腐汤。由于冬苋菜十分“禁”煮,所以也常熬入粥里,做成冬苋菜稀饭。网上还又有用冬苋菜清炒的,或者做成冬苋菜馅饼的,我都没有吃过,有机会尝试一下。
冬苋菜可不仅仅是菜,还可用于观赏,但我确实没有见到过把冬苋菜用来“赏”的。据说冬苋菜花期为6~9月,开白色或淡黄色小花。我想见过冬苋菜开花的人应是极少的,因为冬苋菜一般都是冬季栽培。
冬苋菜全株可入药。食其苗,可补脾、利胃气、润大肠;食其根,可治痔疮、利小便、散毒气;食其子,可治五脏六腑、寒热羸瘦、体弱多病。以上均摘抄自百度百科,所以功效有没有这么神奇,本人不打保票。
冬苋菜常见于湖南和云贵川几省,北方是很少见的。但要知道,在古代,冬苋菜,而非白菜,才是“菜中之王”。《齐民要术》中蔬菜第一篇即为《种葵》,元代王祯的《农书》直接称葵为"百菜之王”。可见,冬苋菜,是古代最主要的一种蔬菜,而且种植非常普遍。
以前只觉得冬苋菜是一种奇怪的蔬菜,如今了解了其“前世今生”后,却又有些肃然起敬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