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二章 控制意识,改善体验的品质
一个人可以不管外界发生什么事,只靠改变意识的内涵,使自己快乐或悲伤;意识的力量也可以把无助的境况,转变为反败为胜的挑战。
1.摘要
没有一门学科直接探讨意识的问题,它的运作方式也没有一种所有人都接受的解释。很多门学科都是点到为止,对意识的理解也只是皮毛而已。神经科学、神经解剖学、认知科学、人工智能、心理分析、现象学等,算是与意识关系最密切的领域了
意识反映的就是我们心目中的人生:我们从出生到死亡,听见、看见、觉得、希望的东西及遭受的痛苦的一切的总和。尽管我们相信意识之外还有“东西”,却拿不出直接的证据。当一个人自觉想要某件东西,或想要完成某件事时,意图就会浮现出来。意图也是资讯的一种,由生理需求或内化的社会目标塑造而成。它如磁场一般,把注意力从其他事物导向目标,使精神集中于特定的刺激上。我们经常用别的字眼来称呼外显的意图,诸如直觉、需要、冲动、欲望等
神经系统在特定的时间内能处理的资讯极为有限。意识每次只能认知和回应一定数量的事件,而新涌进来的会把旧的挤掉我们无法同时体会到幸福和悲伤;我们也不能一边跑步、唱歌,一边记账,因为这些活动都会耗费大量的注意力。
126比特的资讯,1分钟是7560比特,1小时则大约50万比特。一生若以70年计,每天有16小时的清醒时刻,一生中可处理的资讯便是1850亿比特。这就是生活的全部——所有的思想、记忆、感觉与行动。这个数字听起来似乎很庞大。所以准许哪些资讯进入意识就显得格外重要。实际上,这就决定了生活的内涵与品质。
注意力与自我的相互塑造
2.感悟:尽管我们想要完成的意识好多……但是事实上,我们最多也只可以一心二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