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隐藏在节气里的进补原则 2
06小满(5月21日)
在小满节气的养生中,我们要特别提出"未病先防”的养生观点。
小满节气是皮肤病的高发期,饮食调养宜以清爽、清淡的素食为主,常吃具有清热、利湿作用的食物,如赤小豆、绿豆、冬瓜、丝瓜、黄瓜、藕等;忌食膏梁厚味、甘肥滋腻、生湿助湿的食物,如动物脂肪、海腥鱼类等。
07白露(9月7日)
白露节气中要避免鼻腔疾病、哮喘病和支气管病的发生。特别是对于那些因体质过敏而引发的上述疾病,在饮食调节上更要慎重。
凡是因过敏引发的支气管哮喘的病人,平时应少吃或不吃鱼虾海鲜、生冷炙烩腌菜、辛辣酸咸甘肥的食物,如带鱼、螃蟹、虾类、韭菜花、黄花菜、胡椒等,宜食清淡、易消化且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08寒露(10月8日或9日)
"金秋之时,燥气当令",如果调养不当,人体会出现咽干、鼻燥、皮肤干燥等一系列的秋燥症状。所以暮秋时节的饮食调养应以滋阴润燥(肺)为宜,应多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乳制品等柔润食物,少食辛辣之品。
09立冬(11月7日)
冬季养生应顺应自然界闭藏之规律,以敛阴护阳为根本。饮食调养要少食生冷,但也不宜燥热,应有的放矢地食用一些滋阴潜阳、热量较高的膳食,同时也要多吃新鲜蔬菜以避免维生素的缺乏。
10冬至(12月22日)
冬至是一年中白天最短的一天。阳气开始生发起来了,应该多吃当归、生姜、羊肉汤等,还可以吃鸭子。
11小寒(1月5日或6日)
人们在经过了春、夏、秋近一年的消耗后,脏腑的阴阳气血会有所偏衰,合理进补既可及时补充气血津液,抵御严寒侵袭,又能使来年少生疾病,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养生目的。在冬令进补时应食补、药补相结合,以温补为宜。
12大寒(1月21日)
大寒是一年中的最后一个节气,古有“大寒大寒,防风御寒,早喝人参、黄芪酒,晚喝枸菊地黄丸”的说法,这是很有道理的。
以上只是几个重要的节气养生要点,其实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对于我们人类如何随着节气食补,介绍得非常细致,不但有方法,还有原理。让我们用心学起来、做起来、吃起来吧。
身为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我们必须对自己负责呀。不要怕麻烦,其实静下心钻进去,您会发现食补的世界其乐无穷,而且可以受益多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