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以为我只能写一些散文、随笔之类的文章,所以就像达芬奇画鸡蛋一样,只求能够通过不厌其烦地练习来求得进步!可是今天却突破了界限,我写了一首小诗,居然还有人点赞,这让我异常的开心!
小时候看过一个故事,大意是说森林里一群动物小伙伴一起练习长跑,看谁能成为长跑运动员。刚开始有很多动物参加,后来很多动物发现其实自己并不适合长跑,所以慢慢的退出长跑,开始练习自己擅长的事情,只有熊猫一直坚持练习长跑,还鄙视其他动物半途而废。结果最后大家都在自己所擅长的领域做到了最好,只有熊猫一事无成。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自己擅长的事!
而与之相反,我们同样经常听到“木桶效应”,它是说一个桶能装多少水,关键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板。它告诉我们决定一个人最终发展水平的是自己的“短板”,因此必须弥补自己的短板!
世上道理有很多,即使完全相反也各有各的理。那我们到底该是发展优势呢还是弥补劣势呢?这个问题我觉得彭于晏的经历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参考!
彭于晏是一位大众喜爱的演员,出演过很多经典的角色。据说他是一个非常认真的人,做任何事都很刻苦。每次遇到一个新的角色,为了表演的更加专业,他都会接受专业的训练,把自己炼成专业人士。比如演《海豚爱上猫》,他通过了海豚训练师考试,获得了资格认证;为了演好《近在咫尺的爱恋》,他进行了三个月的拳击训练;在演《翻滚吧!阿信》时,为了塑造完美的体操运动员身形,专门进行了八个月的训练,最终练就了标准的运动员身形!
可见,一个人的能力或许有长有短,有强有弱,我们赖以生存的技能或许依靠最长的那块板,但并不影响我们发展其他短板。事实证明除了最长的那块板需要天赋以外,其他只须努力就可以达到目的。既然如此,何不像彭于晏一样,让自己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一些呢?
于我而言,散文必是每日需要练习的,然而诗歌、小说或许也可以尝试一下,何必非给自己设个限,觉得这个能做,那个做不了?一生不长,不给自己设限,喜欢且健康的,尝试一下,努力一下,生活才会更精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