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真实的关系里,我们很容易不自觉地逃避自己的责任,觉得不是我们自己,而是别人在主导着关系的结果,那就是责任的混淆。
学~
陈海贤 自我发展心理学 28讲 都是你的错
“都是你的错”的思维源头 (责任混淆)
在很多关系中,我们很多生气、愤怒、抱怨的背后,都有这些指责的影子。
这个思维的源头就是:从个体角度看自我
当两个人的关系出现了问题,从个体的视角看,我们会把人从关系中割裂开来,觉得是他的个性,造成了这种关系的问题。
比如
- 这是一个控制的妈妈,所以老公和孩子都对她有意见;
- 这是一个软弱的领导,所以员工都反对他。
从关系的视角看:这并不是一个人的问题,而是关系的各方相互配合,造成了这样的局面。
如果把人从关系中割裂开看,就会产生连锁反应。
它会让你有因果思维,让你认为是一个人做了什么事,所以才让另一个人有这样的反应。
因果思维非常讲究时间上的先后顺序,而因果思维又导致了对错思维
简单来看,个体视角导致了因果思维,而因果思维又导致了对错思维。冲突也就从这里开始。
很多时候那个被认为错了的人,也不认为是自己的原因,也觉得是对方的原因。所以才会引起争执。
对错思维塑造对立关系
无论是怎么样的关系,对错思维都把关系的双方对立了起来,塑造的就是一种对立关系。
比如:
一对情侣吵架,男朋友跟女朋友说:“好了好了,都是我的错。”女朋友不依不饶地说:“那你说说你错哪了?”
讨论对错,时常会让另一方陷入穷追猛打的环境中,所以谁也不敢认错,谁都指责对方错了,就会陷入对错的僵局。
纠结对错,就是关系里的应该思维。应该思维的本质,是我们不去改变我们的想法,而要世界、自己或者他人按我们的想法运行。
对错就是维护这个应该思维的工具,是让别人的想法屈服于我们自己想法的企图。
有时候,我们能够容忍这种差异,那我们就会变得更灵活,有更多处理的空间。可是如果我们不能容忍这种差异,那我们就会在对错的争论中拼命防御,而最终受伤的,是关系。
承担自己能承担的责任
如何看待责任问题:
关系里,人的行为是相互塑造的。根本没有什么明确的因果,也就没有明确的对错。
问题的关键是:没有了对错,我们身处的关系如果出现了问题,该怎么办?谁来改变?
唯一的办法,就是回到“自己”。做我能做的事,承担起我在关系中的责任,而不管别人怎么样,也不管结果最终如何。
回到自己,承担自己能承担的责任,这是突破对错思维最直接的办法。
只有你的思维挣脱了互相指责、推脱责任的死循环,你们的关系才能获得新的发展空间。
案例与思~
都是你的错,其实我们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指责,工作、家庭、生活中都存在。
- 你看,我说了要这样吧。(都是你的错)
- 我说了,遇到事情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我能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你不能。还是再说“都是你的错”
- 我可以改变呀,只要他稍微温柔一点。(都是你的错,因为你没改)
- 我交代的事情,他总是办不好(都是你的错)
- 我是在改变,我变了,但是他没有变(都是你的错)
看,虽然话语没有直接表达“都是你的错”这句话,但是在语言表达中,其实经常夹杂着对对方的职责批评。
有时候我们带着情绪的说的话,常常没有经过深思熟虑,没有经过系统过滤,就脱口而出。
用着感性系统最快的速度,说着最伤人的话。我想的是,需要常常关注自己的话语体系,是不是无意中就出现了“都是你的错”这种隐含意思在。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这个“有心”是我们要去关注的,也许这个“有心”就是我们潜移默化的意识存在,而这样的意识是破坏关系的存在。
关注和构建自己的话语体系,也是蛮重要的一步。
渡己:保持正念,寻找心流day 56——贤莉 2018年12月27日周四。 写作day47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