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夜”是指那阴暗的社会有如严冬之中的漫漫长夜。
汪文宣夫妇是一对有理想、有抱负的知识分子。他们以前还合力兴办学校,但他们的理想、抱负被日军的炮火摧毁了。
小说里不断重复地写汪文宣痛苦地校对着“文稿”,给要员出的书写广告,尽管句子也不通顺的文章也要校对、复印,官僚们仅仅追求自己的胜利,不管平民死活,在汪文宣最困难的时期将其辞退,使汪文宣的病情加重。
汪文宣是一个旧社会知识分子,软弱并且摆脱不了封建社会礼教的束缚。他的悲剧的直接起因是困扰着旧中国几千年的“婆媳问题”,汪文宣夹在其母和树生中间,面对母亲和妻子,他显得无能为力。他对母亲的固执、偏见和对妻子不当的敌视过于软弱。在他眼中,母亲永远是对的,对母亲的所作所为,不敢有丝毫的干涉,而他又明知自己的爱人并没有大错。在他病重时候的每一次争吵都是因为母亲对于妻子的敌视引起的,而他只能一味的请求妻子的原谅。
汪文宣的母亲是一个受过教育的旧时代女性。她在整个悲剧的过程中始终扮演着一个悲剧催化剂的角色。她对儿媳的轻视主要有两个因素:一、其子与儿媳的婚姻不是按封建社会的程序来办,没有按着封建的“八抬大轿”抬入汪家的大门,因此她不能算作汪家真正的儿媳,仅仅是他儿子的“姘头”,她打心眼里鄙视树生。
二、她认为女人天生应该在家里相夫教子,不应该成天在外面抛头露面,因此她不停的骂树生是“花瓶”,是卖相的。
“老好人”汪文宣最终在极端痛苦中死去,在无声的“不公平”的呼声中死去,在对社会的控诉中死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