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的我们都很希望自己能快点长大,那时候在我们眼中,父母就是无所不能的偶像。我们用崇拜的眼光看待父母,希望能早日成为一个大人,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所以我们常常会把“我长大以后想怎样怎样”这样的话挂在嘴边。这点跟老年人恰恰相反,老年人喜欢回忆过去的事情,常挂在嘴边的话是“我当年怎样怎样”。
青少年是人生非常宝贵的阶段,在这个时期,他要长身体、要立志向,这一切都决定了他以后的路可以走多远、走多宽。而想要让一个生命走得久远,回到教育的本质上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在他生命的最初时期给他播下一颗健康的、良善的生命种子,这件事比我们知道的重要一万倍。因为其他东西都可以后天慢慢再学,青少年教育(甚至儿童教育)的本质就是让孩子拥有这样的初心,让他知道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一颗以善意为出发点的心才是做其他所有一切事情的基础,这是生命的源代码,也是最重要的底层源代码。
关于青少年的教育问题,孔子说“少年戒之在色”,首先要面对的就是性教育。中国人对性教育讳莫如深,家长不说,老师也不讲,学校的生理课基本都成了自习课,生理课本老师都是让学生自己带回家去看,搞得神神秘秘,于是学生们懵懵懂懂,对这方面就越发好奇。加上现在网络信息技术发达,西方文化快速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很多青少年(包括女性)染上了手淫的毛病,给身心带来很大的伤害却不自知。
西方很多报道认为,手淫可以缓解压力,对身体伤害不大,只是失去了一些蛋白质,吃两个鸡蛋就补回来了。这种认识误导了很多青少年,认为手淫对身体是没有伤害的,因而更加肆无忌惮。我在临床上遇到过一个非常严重的病例,一个孩子因为受了西方教育的误导,手淫非常多,二十多岁的时候眼睛已经看不到了,全身发抖,吃饭的时候也一直在抖,走几步路就要摔倒,没办法正常地生活,用中药调理了很长时间才稍微有些改善。
中医反对手淫,手淫伤肾,而肾为先天之本,是人体阴阳的基础。肾功能强,身体的阴血和阳气才会足,我们的精神状态才会好。中医讲“脑为髓之海”,脑是精血最充足的地方,肾功能强的人脑髓也比较充足,人就聪明,即我们讲的“肾主智”,这种人往往性格也比较平和、开朗,为以后求学、做事业打下良好的基础。西医从物质的角度的讲“射精就是蛋白质的流失”其实也没错,但是我们要知道一个概念,当人体把这个物质射出来时,会消耗很大的能量——肾气,如果长期这样消耗,对身体的伤害很大。现在很多人在很年轻的时候就近视、脱发、注意力不集中、怕冷,都是肾阳虚的表现,当然,肾阳虚可能是先天因素造成的也可能是后天各种不好的习惯造成的,要辩证对待。
孔子所谓的“少年戒之在色”,这个“色”一是从“性”的角度考虑,二是从物质角度考虑,即青少年时期对物质的追求要有节制。
青少年不宜过分追求物欲,这方面家长需要给予合理的引导。现在媒体上常有各种让人痛心的事件报道,比如有的孩子因为家长不给他买手提电脑就去跳楼,有的孩子为了买一部手机而去卖血、卖肾。这说明家庭教育没做好,家长在价值观引导方面没做好。
有的家长说我的孩子现在正处于青春期、叛逆期,有一些反叛的行为很正常,因为大家都是这样的。事实上,这些所谓的什么期都是西方的舶来文化,中国几千年传承下来的文化中并没有这种说法,中医更没有这个讲法。所谓的青春期、叛逆期是怎么产生的,需要每一个家长静下心来反思的:为什么孩子在小的时候很崇拜父母,现在他长大了,就不崇拜父母了,甚至一直在反抗父母?作为父母,你的言传身教是否出现了偏差,你的知行是否合一?孩子出现所谓的叛逆期,就是因为他现在有了自己的价值观,并且他发现这个价值观跟他小时候父母对他的教育不一致,他感觉父母在骗他。例如父母教导孩子的东西,父母自己却没有做到,孩子在脑子里会形成一个观念,觉得父母不可信,然后他会觉得父母自己都没做到的事,为什么要我去做到,于是就形成了所谓的反叛期。
有句话叫上梁不正下梁歪,孩子相当于父母的一面镜子,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作为父母,日常的态度、言行举止很重要,如果父母自己总是抽烟喝酒,却要求孩子滴酒不沾,或者父母一年看不完一本书,却要求孩子天天看书,这是不现实的。所以这一方面作为父母要做反省,不要人云亦云说孩子都有叛逆期、青春期,事实上并没有,这关键在于你能不能给孩子做个榜样,让他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一个良好的价值观。
此外,引导孩子的善念,让孩子从小有一颗善意的心,这点非常重要。现在很多孩子有诸如自私自利、脾气暴躁等问题,而且有部分孩子这方面的问题非常严重,但父母却不以为然,不懂得如果放任这些问题继续滋长,孩子终有一天会被毁掉。
百善孝为先,作为父母自己要孝敬好长辈,给孩子做一个好榜样,让孩子养成尊敬长辈的习惯。比如吃饭,要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先动筷子后孩子才动筷子吃,现在很多家长都是反过来做,全家长辈围着孩子伺候孩子吃饭,等孩子吃完了家长才去吃,这是非常不对的,一方面会让孩子养成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另一方面这是在损害孩子的福报。
现在也有些孩子脾气很暴躁,会动手打大人,虽然是小孩子胡闹着玩,打起来也不疼,但是作为家长要马上制止他这种行为,并给予惩罚,让他下次不敢这样做。但是现在很多家长被孩子打了还哈哈大笑,觉得小孩子很淘气很可爱,可能还会表扬他,这是非常危险的。要知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现在他在玩打你两巴掌,以后就有可能捅你一刀,所有的教育一定要防微杜渐。
父母要让孩子惜福、积福,孩子的吃穿住用,尽量用最简朴的方式给她,让孩子惜福。父母要经常邀请孩子一起劳动,不要说孩子小做不来,就不让他劳动,要知道,人在劳动过程中才会感恩,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小孩子长大后往往并不会感恩。父母可以常带孩子去见一些有德行的老师,去接受良好的熏陶,或者引导孩子读书、读经典。莫言老师曾经说过,他的教育归功于小时候读的孟子。父母引导孩子读经典,并不是说要让孩子出口成章,这方面的教育是潜移默化的,读在心里的东西,长大后影响就很大。
以上做好了,青少年的教育问题也就解决了。
本文根据贞吉健康教育基金会下属公益栏目“贞吉有话说”主讲人刘医生的课堂录音整理,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编写,因本人水平有限,不免会有缺失遗漏之处,请大家谅解并指正。感恩大家的阅读,愿您家庭幸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