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上次就差了好些日子,我说忙真是瞎扯谈,说客观的就是懒。就刚开始写这个之前就花了时间找书写版本的格式。富文本设置为默认。一个东西要花时间才能熟悉啊。
可能还有个三条线,但还没构建起来联系,这里先Mark住。
首先,关于图灵机。图灵提出图灵机是今天计算机世界的一个理论边界。到今天整个IT行业都没有超越这个边界。之所以大家不去改变它,突破它,原因很简单,突破它几乎不可能,而改变它并不能比原来更好。图灵给出的方法是一个捷径,任何严肃的科学家都没必要舍近求远。
思考:为什么这么说?

大部分时候我们单纯的谈差异化是一个及其没有意义的事情,因为改变有好的也有坏的改变,只有傻子才会为了标榜自己与众不同,找一个更差的差异化道路。
在边界里面做事情,不仅是在计算机行业如此,也适用于所有的工程领域,很多时候在经济学上也是如此。这是一种工程思维,也是让我们做事情事半功倍的方法。
技术可以提高,但理论的极限无法突破,不要做徒劳的事情。
如IT行业的标准一说,比如媒体经常谈论为移动通信2G,3G,4G和5G,以及激光盘的CD标准、DVD标准和蓝光DVD标准等等。
所谓的标准的本质就是:在边界内尽可能地做好事情。
DVD的容量都是有一个理论上的极限的,他受限于红色激光的波长,东芝和微软投了很多钱但失败了。如何突破的呢?日本发明家发明了一种蓝色波长很短的蓝色激光,用蓝光来作光盘,理论极限要比红色高很多,于是才有了今天的蓝光DVD,也就是BD(Blu-RayDVD)
但有一些事情的极限谁都无法改变,比如无线通信的带宽。在一个空间中,采用无线传输,整个空间里的带宽是有限的,从AM收音机用的几十千赫,到我们WI-FI用的5千兆赫,带宽就那么一点宽。
根据信息论,带宽是通信总量的上限,超过了这个上限,信号就会打架,什么信息都传不出去。因为通信总量超过极限了。
我们所能做的事情,不过是在边界内找到相对好的答案。
第四,很多厂家常常利用大众对边界的不了解来赚钱。
很多低端的数码相机包括很多手机和卡片机宣传自己有两千万像素,而尼康最专业的相机D5也不过2000万像素。

镜头分辨率有极限,这个极限来自于自然光的波长,简单的讲靠得很近的两束光会相互干扰,因此,如果镜头太小,成像是不可能清楚的,相机的像素再多,也不过是很多像素堆在一起而已。相机的另一个极限是感光的半导体元件的尺寸。
面对同样的边界,有的人在边界内玩出精彩,但是也有的人总幻想边界很容易突破,最后处处破壁。
孔子讲,随心所欲不逾矩,只有不逾矩,才能随心所欲。
最后说一句看看了第一个文章,到现在谁都看不到,可能自己的设置原因还是其他,我喜欢这种生活,的确不喜欢别人关注自己,安静的做好自己的事儿就好。对jianshu有点喜欢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