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想要探听消息的时候总会想:别人又不知道我想打听这事,如果不直接问出来,他们怎么会说呢?但是他们却忽略了一个事实:很多信息之所以需要通过某种手段来获取,很可能就是因为平常人们不愿意直接说,那么,你就算问得再清楚明白,也是得不到答案的。这就陷入了误区。
举例来说。如果今天我们有一个机会,私底下约了同事小王,我们跟她聊天的时候向她打听:“王姐,不知道高老师平常私底下的个性到底是怎么样啊,能不能透露一点?”小王通常在这种情况是什么都不会讲的,因为面对一个不是很熟的外人,只不过聊聊天,就要来打听她好朋友的私生活,这种情况下怎么能随便跟人说呢?
“纠正式引导”的信息获取方法
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只能试着在平时的对话交谈中去挖掘出那些对我们来说重要的信息。这时候,就需要用对话引导的方法。所谓对话引导,就是作为说话人,用某些暗示或策略来引导我们的听众怎么去想、怎么行动,从而达到我们获取信息的目的。
运用对方的纠正心理获取信息
我们有一个坏毛病,就是非常喜欢去纠正别人。孟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说过:“人之患,在好为人师。”不过,借用这种喜欢纠正别人的心理,我们往往可以很有效地去引导别人吐露我们想要的信息。
注意我们的态度和语调
既然是纠正式引导,那么最大的关键就是如何诱使对方来纠正我们,所以在说话的时候,我们提出来的观点一定要表现出自信满满、“我早就知道”“我告诉你”“我很清楚”的态度比如,《福尔摩斯探案集》里有一篇叫《蓝宝石》。
在调查案件的时候,福尔摩斯为了了解一只鹅的来源,故意拿出5英镑跑去跟酒店主人打赌,说:“我敢保证你店里卖的鹅一定是在当地农村喂养大的。”不仅如此,福尔摩斯甚至用一种极为挑衅的态度说:“别说了,我知道我一定是对的,之所以跟你打这个赌,我只是要告诉你别那么固执己见。”
我们一般常用的如下
我听说……我就觉得肯定是这样的,毕竟……对吧?(或“难道不是吗?”)
在提出观点时故意跟一句提问,让对方至少得礼貌性地予以回应、发表观点;同时,采用“道听途说”一类不靠谱的由头,让自己的观点显得容易被攻击,引起他人“纠正”的欲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