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网上看了好几篇关于老年人的生活及看透子女对待自己老年生活寒心、看开、放下的真实写照。
“如果有来生,再也不想见!”
“如果还有来生,再也不想见到你们……”
这是何等的触碰伤痛后发自心灵的话语。这是位80多岁的老妈妈临终前留给四个孩子的遗言。
“我这一生,一共抚养照顾了12个孩子。”生育养育了四个子女,又照顾了四个子女的八个孩子,这一生在忙碌中奉献了自己的一切,在最后的孤老疾病中独自,抱着老伴的遗像而离开了这个无人牵挂的世界。
当看完这篇文章后,感慨万千,这是何等的触目亲情的伤痛呀!父母的心在儿女身上,儿女的心却在石头上。是您生育养育了他(她),儿女是母亲身上掉下的肉,你心疼他(她)却不疼!
当老伴在世时,一家人还和睦温馨的聚在一起,女儿、儿子、孙子们陪伴着老人,其乐融融,给年迈的父母以安享晚年的幸福快乐之感。
可是,这样美好生活的好景不长,自从老伴洒手离去后,儿女们是轮流陪伴老妈妈,从一个月到一个星期,渐渐的一个个身影从老人的视线里消失,再也看不见,没有人再安抚慰问老妈妈的生活起居,没有人再来看病床上的老妈妈一眼。
老人从刚开始的埋怨不适应至看透,看破,最后在孤独的寒夜中怀里抱着老伴的遗像含笑留言而去……
“后悔生下,养育你们,把毕生的心血,劳累其付出一生,如果有来生,再也不想见你们……”
终于,母亲生命走到尽头,油尽灯枯,心如死灰。临终之际,感叹50多年来养育照顾的孩子们,仅未来望上她一眼,临终前却未喝上一口水……
当然生活中的确有这样的子女,但愿是少数的,看完此故事,很多已为人父母的都沉默了。
眼前养育的子女们渐渐长大渐行渐远的也会离开我们,会不会也有一天消失不见?
龙应台曾说过:“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而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的确,有些事,要看淡,看开,放下才会走出来那个心境。
如果没有亲身体会,就不会有任何感想。
每每想起那位92高龄的老人,泪光闪闪,瘦弱的身体由于怕过冬天,而卷缩成一团,相似一只年老的猴子,身体却灵活自如,在别人眼里看来,拄拐杖摇摇晃晃的走不稳,可是老人要强,不让你动手搀扶,声称:“平时都习惯了一个人的生活!”
孤独的生活锻炼了老人的耐力和坚强的毅志。
请允许这样说:“这个寒冷的冬天还未到来,您的提前离世是庆幸的……”
“我的外甥女呀,最怕过每一个漫长的冬天,冷啊!”
“实在是害怕过冬天呀,冷!”
就一个“冷”字!听的让人心寒到腊月天了。
“百善孝为先”!她老人虽然是四世通堂的太奶奶了,但从未过一个温暖的冬天。
冬天的天气是寒冷的,室内却比室外还要阴冷。就算身上穿再多的棉衣服,床上铺再厚的褥子,身上盖着再厚的被子,身子还是冻的在发抖,只因人老体凉,才会感觉得更冷,只因,室内没有烧炉子……
既便住上洋房,豪宅,也不过如此……
自从记事起,就听人说过:“这位老妈妈的冬天的日子真不好过!”
就这样习惯性的生活,一过几十年,在冬天室内洗脸水都结上冰碴子的屋内,盼着温暖花开的季节,快快到来……
当盼望中的花儿还未开放的时候,她老人却悄无声息的熬到了生命的尽头,不敢相信的生命的奇迹,瘦弱的身体尽不吃不喝熬过了快十几天的时间,饱尝,试尝尽了人世间的冷暖!
无论是朋友,夫妻,还是父母和子女,无论贫穷还是富有,也无论爱与不爱,孝与不孝,下辈子都不会再见。
这一别,便各归云泥,再也不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