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李与小姚是一起共同生活了十几年的夫妻。
小李是个名校的毕业生,在一家投资公司工作,年收入颇丰。小姚也是名牌大学的毕业生,是一个媒体的节目主持人,两人真可谓郎才女貌。婚后不久,他们的女儿出生了,一家人开开心心的过着小日子。
当女儿12岁的时候,作为母亲的小姚提出了离婚,为此,还专门聘请了律师。
调解工作的任务就是化解矛盾、平息纠纷,促使双方和解,继续和和睦睦的过日子。
小姚已经带着孩子回到南方的老家居住了。作为被告的小李则还在本地居住工作,实际上,双方已经分居了。
小李接到通知他过来调解的电话后,并没有过多的惊讶,很守时的来到了调解室。
与小李的谈话很顺畅,他承认自己专注工作,对家庭顾及的不多,特别是对女儿的成长缺乏父亲的关怀。
注意到小李流露出来的对小姚情感上的留恋,还有着不愿意家庭破裂的愿望,特别是小姚首次提出离婚,有意做小姚的工作,促进家庭和睦。至于小李提到的诸如把房子卖掉,举家迁居南方等说法没有过多的留意。
由于小姚现在居住南方,不便往返前来参加调解,便让助理建了一个微信群,打算通过与小姚在微信上交流,说服小姚放弃离婚的念头。
小姚在微信上列举了双方感情不和的原因与理由,都是无关痛痒的套话,看着总觉得很别扭,好像是从网上什么地方抄来的。这样,更加坚定了动员小姚放弃离婚念头的想法。
小姚不高兴了,在微信里连连说:与你扯不清,你不理解我们。最后,强调说她要跟助理谈谈。
“倒要看看你能说出个什么花样来。” 心下里不服气的想着。
转过天来,助理找我说起来与小姚沟通的情况。她们说出来的情况令我大吃一惊,原来,小姚与小李对离婚的事情并无异议,只是因为财产分割尚未达成一致意见。
“您也真是个老脑筋,现在年轻人的想法您根本就不了解。”助理的这番话让我脸上一阵阵的发热。
“他们一直在争论家庭财产的分割,只是没有谈拢,所以,小李说不同意离婚。只要财产分割的事情谈妥了,小李自然会同意离婚。”
哎,到底婚姻是大事,还是财产是大事?老脑筋,落伍了,看不懂现在的年轻人了。
小李第二次来到调解室,开诚布公的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明确表示只要财产分割合理,他就会在离婚协议上签字。
彻底的崩溃了,这回是真的看走了眼:明明是两人过不下去了,商量着分家分财产,没谈拢,我还在下决心往一块撮合,真蠢!
既然这样,就把调解的工作中心放到妥善分割财产上来。
两人的财产状况很清晰,房产是小姚的婚前财产。婚后,小姚就做起了专职太太,相夫教子,不出家门。小李在外工作的全部收入就是家庭经济的唯一来源。
两人在家庭生活中的分工不同,是财产分割时必须考虑的因素。
几经调解,双方很快就拿出了财产分割方案。
小姚的婚前房产过户给小李,房价按照市值打折扣。考虑家庭生活中的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小李的工作,所以小姚答应全部免去小李承担女儿的抚养费。
按照这个原则,小李分期付给小姚一笔费用,双方之间冲抵拉平,财产大致各占一半。
双方谈妥了,小李制作了一份钱款支付与房产过户的时间表,详细列明了各自的工作与内容。完全是标准的投资项目进度表,挺专业的。
调解协议制作好了,剩下的就是双方签字的过程。小姚在南方收到协议签字后,寄回来即可。
收到小姚弄好并寄回来的调解协议,双方都很满意。
小李紧紧的握了握我的手,似乎是有种庆贺的冲动。但我明白这样的握手并不是言和,而是庆贺他们两人之间的分手。
调解结案总结时,助理们带着嘲笑的眼神听着我的检讨。“开始,由于不熟悉案情,判断失误……”那天,还说了许多,往下说的都记不得了。
反正最后就是一句话: 老脑筋,看不懂现在的年轻人了。
“与时俱进!”助理在一旁小声的说着。咳、咳……真的是老了。
注:本文根据真实的案例改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