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的故事【187】 六郎庄

作者: 海淀老头儿 | 来源:发表于2020-06-06 05:59 被阅读0次

海淀的故事【187】 六郎庄

小留流第301篇

   夏天是孩子们的天堂,无论是逮季鸟,还是招蜻蜓或者跑长河游泳,都要路过六郎庄。之前我们聊过稻草、聊过草袋子、聊过京西稻,当然京西稻主产地就是六郎庄。

【六郎庄】

   六郎庄位于海淀镇西部,东至海淀镇西上坡,西接颐和园东墙、绣漪桥、长河,北至二龙闸和西院操场,南至巴沟村。六郎庄自古就是水多,地多,人少,一条弯弯曲曲小路打村南经过,两侧的柳树垂下柔嫩如丝的枝条,在微风吹动下,远远望去像一团团随风飞舞的烟,又像一波波绿色的浪,又有“柳浪庄”之称。

   近前看那垂柳,每一颗都别有韵味,婀娜多姿,又像温柔的少女,狭长的柳枝恰似秀发,柔柔的披下来,直披到腰间,有些长至地面,风起发飘纷纷扬扬煞是好看。

   海淀不但水著名,山有色,烟柳也吸睛,想当初明朝万历年的米万钟看中了“北京大学”这个地界儿,就是被遍布的小溪和烟柳所迷倒。清朝康熙看中的也是清泉和烟柳,方才在海淀之西北打造了畅春园,乾隆来了更得了,索性在六郎庄西侧建造了颐和园,亲自跑上昆明湖西堤点播垂柳,现如今还有十几株当年陪伴过乾隆的老柳,驻足在景色妖娆的颐和园西堤【如图】。

  我去长河游泳,经海淀西大街走西岔,下坡进六郎庄东口,过造纸厂和鸭场,离老远就听呱呱的鸭叫,沿柳荫小路一直向西,看到的是垂柳和一望无际的稻田,田间点缀着一座小村庄,这就是盛名的六郎庄。

  小路打六郎庄村南经过,一直通到颐和园东墙,沿墙向北通往建宫门和颐和园正门。向南不远是绣漪桥和长河,沿河路也是古长河的堤岸,河堤东侧是六郎庄的稻田。这里很有特色,长河的水面要比稻田高上许多。河堤上建有许多小水闸,只要开闸,河水就会哗哗啦啦的流进六郎庄的稻田。就在这个高水面的地方,稍后还有个与慈禧有关的故事。

  说回到六郎庄,明朝的时候,六郎庄这个地界儿南面是万泉庄,西有十里翁山湖【昆明湖】,地势平坦,水源充足,是上好的畜牧地,田地中央形成的小村落,叫“牛栏庄”(明万祖实录)、(京师五城坊苍胡同集)、(宛署杂记)书中均有记载。后来“牛栏庄”更名为“六郎庄”还得从李自成说起。

  话说1644年,李自成在西安建立了大顺国【永昌元年】。张献忠在四川成都建立了大西国【大西元年】。关外的爱新觉罗-福临也没闲着,立马称帝【顺治元年】。而资历最老的崇祯玩到了第十七个年头,这一年神州大地玩的是四国鼎立。

  四个政权中最属大顺国的李自成牛气冲天,老李火呀,逮哪都敢放火,火的不成不成的,一路火光烧进了紫禁城,也烧没了崇祯的大明江山。老李一屁股坐进了紫禁城,没成想龙椅还没热乎,后院又起火了。

  怎么呢?你想啊,是个起义的就会打着人民的旗号,等真当了班长,脑袋里想的就剩自己舒坦就行,爱谁谁。眼下北京城都是我老李的了,我拍谁?一伸手把城中最美的美人抱入了宫中。

  这位美人不是旁人,而是大名鼎鼎的秦淮八艳之一陈圆圆,那可是名花有主的啊,甭问,这下子捅了马蜂窝,就听山海关外哇呀呀一声暴叫,“大丈夫不能保一女子,何面见人耶?”,这就是著名的“冲冠一怒为红颜”,这位正是辽东总兵吴三桂。他一扭脸就与清军兵和成一家,一窝蜂似的向北京杀,这下老李扛不住了,跑吧,卷吧,卷吧逃离了北京城。

  嘿嘿,风华少年顺治借着吴三桂的东风,刮进了北京紫禁城,滋溜下子钻进金銮殿,随即摆开了满汉全席。令人称赞的是小顺儿虽为满人,不但重视满人文化,也重视汉人文化,聘用前朝文武入朝为官。

  有道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前朝臣子民怨还是很大的,反清呼声也是日益高涨。坐在龙椅上的小顺儿多机灵啊,揽住了龙椅摇动着双手,还解释呢:明朝不是我推翻的啊,是李自成干的,冤有头债有主,这事儿不关我的现政府。

  你还别说,小顺儿入主中原后的确是可圈可点的,后人评定他有六大功绩,别的不说就他没有废弃明朝宫殿,而是加以利用这一点,这在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他兴文崇教,亲善汉人,这也为他大清江山的稳固奠定了基础。

  为体现他的仁慈,大张旗鼓的树碑建庙,让人们有信仰有心灵的依托,来的最容易的方法就是改地名,这地名改的一定要让人爱听,喜欢还要有意义。大清刚刚建立,要的就是忠君报国的臣子,翻找历史立马选中了“杨家将”当偶像来弘扬。大家知道杨家将忠于北宋,杨家四代人戍守边疆,精忠报国,给后人留下了可歌可泣的英雄形象,就是他了,地名就出自杨家将。

   海淀是京畿重镇,自然改地名也不会落下,虽然历史上杨家将从未到过北京和海淀,但杨家将忠心啊,爱国呀!于是乎,海淀也附会出许多杨家将的故事和地名。现如今你围着海淀走一遭儿,关于杨家将的地名还真是不老少,“穆桂英”、“杨六郎”晾晒盔甲的“挂甲屯”、“造甲屯”、“亮甲店”,香山的“挂甲塔”,“佘老太君”望儿子的“望儿山”【百望山】、西北旺,杨辽两军对峙的“羊坊”、“韩家川”,还有杨六郎住过的“六郎庄”

【六郎庄】

  六郎庄最早见于文字记载是康熙五十一年(1712),内务府总管赫奕的奏折:“六郎庄真武庙配殿六年,各尚住房八里,用银一千四百三十五两二钱,在六郎庄修造园户住房三十间,用银一千两”。

  这六郎庄“真武庙”为曹雪芹祖父曹宣监修。村里人称真越“大庙”,建于康熙年间。三进院落,中轴线上有真武殿、娘娘殿,两侧又配殿。房屋四十二间,店内原有佛像二十二位,神像二十九位,山门外立有夹杆石旗标。

  目前尚存真武殿和东配、左右配房。柏树一株,楸树二株,香炉鼎石头座。2012年六郎庄也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仅存这座残缺的“真武庙”【如图】。

2020年6月6日星期四  小留流

相关文章

  • 海淀的故事【187】 六郎庄

    海淀的故事【187】 六郎庄 小留流第301篇 夏天是孩子们的天堂,无论是逮季鸟,还是招蜻蜓或者跑长河游泳,都要...

  • 海淀的故事【188】 御稻

    海淀的故事【188】 御稻 海淀老头儿第302篇 我们曾经聊过有着数百年历史的六郎庄京西稻,今天我们聊聊京西稻是...

  • 田世光扇面欣赏

    田世光(1916年10月—1999年7月)号公炜,祖籍山东乐陵,世居北京西海淀六郎庄。师承张大千、赵梦朱、吴镜汀、...

  • 田世光扇面欣赏

    田世光(1916年10月—1999年7月)号公炜,祖籍山东乐陵,世居北京西海淀六郎庄。师承张大千、赵梦朱、吴镜汀、...

  • 海淀的故事【92】 伏龙

    海淀的故事【92】 伏龙 小留流第187篇 青春少年是样样红,可是太匆匆,鎏金岁月人才蹦出,催动着社会的脚步,嗖...

  • 从此再无六郎庄

    十几年前,北京的六郎庄。 这个知名的城中村,汇集了全国各省的年轻人,放弃家乡的楼宇厅堂,为了梦想而蜗居在几平米的平...

  • 海淀的故事【98】 六雷

    海淀的故事【98】 六雷 小留流第197篇 “雷思起”生于道光六年(1826),卒于光绪二年(1876)。长大后...

  • 《上岸》读后感

    上岸是海淀妈妈安柏辅导儿子花生成功小升初上岸海淀六小强的故事, 还有自己的妹妹辅导娃小布丁幼升小的故事。 全文逻辑...

  • 海淀的故事【205】 茶神庙(六) 海淀金龙馆

    海淀的故事【205】 茶神庙(六) 海淀金龙馆 小留流第319篇 上一篇我们聊过了乾隆洗水,这回我们聊聊乾隆他...

  • 海淀的故事(六)畅春园

    海淀的故事(六)畅春园 小留流第116篇 据说“畅春园”号称天下第一园,十分的宏伟、漂亮,园子的东北部建有两座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海淀的故事【187】 六郎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tltt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