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是清朝在位时间非常长的一位皇帝,在乾隆时期,出现过许多著名的历史人物,比如和珅。和珅虽然深得乾隆宠信,但他的地位也无法和弘昼相比。
弘昼是谁?他是皇帝的亲弟弟,被封为和亲王。弘昼一生看似荒唐,但内心十分洞悉世事。
弘昼最经典的事情,莫过于活着的时候给自己办丧事,吃自己的祭品,看似荒诞的背后,其实他是明哲保身。
当时,雍正皇帝传位给弘历,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了,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父辈九子夺嫡的经验告诉弘昼,为了不让自己下场太惨,还是装疯卖傻好了。于是,这样的装疯卖傻,让乾隆对他十分放心。
乾隆继位之后,也只剩这一个兄弟,这让乾隆对弘昼十分珍惜,封他为亲王,也希望弘昼能够扛起责任,替乾隆分忧。但实际上,这位王爷沉迷于游乐,对权势并不贪恋。
弘昼在乾隆死之前的20多年,就已经驾鹤西去。弘昼死之前,乾隆曾问他关于太子人选的事情,弘昼说:“我看诸位皇阿哥都是极好的,皇兄若是决定了人选,别忘了在臣弟坟头说一声,臣弟在那边,也好效忠于他”。
从这里可以看出,这位弘昼王爷,到死都不忘自保。
乾隆34年的冬天,58岁的弘昼因为身体虚弱,加上饮酒过度,久病不愈。
当时他的儿子永壁在宫里当差,犯了错被乾隆指责,惹得弘昼一病不起。后来,乾隆迎着大学亲临和亲王府,让弘昼十分感动,说自己时日无多,希望乾隆能替自己管教儿子,不必手下留情。
弘历当天也非常感动,送给了弘昼一道“保密诏书”,说如果将来家中遇到难事,这道诏书可以保全,但绝不能轻易打开。
等乾隆走后,弘昼越来越觉得不对劲,悄悄打开匣子取出诏书一看,彻底傻眼,上面写着:皇子犯法,等同庶人。
弘昼是个聪明人,他知道,即使得乾隆的宠信,自己到头来不过只是一个臣子,儿子犯错,也必定会受到严惩。
后来,弘昼把诏书放在供堂上,要求孩子们不管遇到什么事,绝不能打开诏书。
兄弟也好,君臣也好,乾隆对待弘昼,可从来不会亏欠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