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可是扪心自问:你有属于自己的世界吗?
还是活在别人的世界里,活在众人的言语和眼光中?
活在某个人,抑或某些人的影子里?

那天在家里倒腾老衣柜,我竟然翻出了迄今为止唯一一封写给父母的信。
信纸早已泛黄,甚至还有蟑螂咬过留下的小洞,却依然折叠整齐。
那稚嫩的文字里,是小学时期的我告诉父母——我不喜欢他们每次在问我成绩的时候,还再问一句隔壁家小娟的成绩。
那时候的我,已经清楚地知道了自己不喜欢和别人比较分数,不喜欢活在别人的影子里。
慢慢地,一路走到现在,看过太多人挣扎地成长,努力的逃避,却依然迷失着。
曾经,他想做个考古学家,老师说那是冷门专业,不好找工作,然后他违心填了所谓的热门专业;
曾经,她只想安安心心的呆在某家公司上班,父母却说不稳定,考公务员吧,然后她疲惫不堪的扎推到备考大军中;
曾经,三姑六婆说像你这么大的人都有孩子了,你再不结婚你父母脸上不光彩啊,然后TA为了结婚而结婚,生活过的鸡飞狗跳。
于是,我们习惯了活在他人的希望中,仿佛读书毕业,接着成家立业,继而生儿育女,人生的历程就圆满了。
这,跟故事里的放羊娃有啥区别呢?
他的世界只有放羊,赚钱,盖房子,娶媳妇,生娃,再放羊……
难道我们跟他的世界不一样吗?
我们同被捆绑在这个从众心理的世界里,读书、工作、赚钱、买房、娶媳妇、生娃,再读书……
周而复始,一代一代的延续着。
当我们在笑话放羊娃没有追求的时候,是否想过我们笑话的却是自己?

我们总是狭隘的活在既定的世界里,过着非此即彼的生活。
人性的狭隘,让我们难以接受不一样的思想。
前些年,曾跟一个男生说我以后想领养一个孩子的时候,他诧异地看着我,说你是不是生不了小孩?
那一刻,我惊呆了!
直到前阵子,跟一个正在怀二胎的女同事再谈起关于领养话题的时候,我说你想过领养孩子吗?
没想到她有点生气的说:“我能自己生,干嘛要领养?”
这一次,我依然惊呆了!
为什么大家会把领养等同于不能生孩子?
为什么自己能生就不能领养?
再看看电影圈的皮特和朱莉,生养有三个子女,依然领养了柬埔寨、越南和埃塞尔比亚的三个孩子。
他们和许多外国人的观念一样,生孩子跟领养并没有任何冲突。
也许,这就是所谓的世界文化差异吧!
我们老祖宗讲究传宗接代,传男不传女,以至于重男轻女的观念一直盛行至今。
这也让我们一言一行都受到传统的鞭笞:一定要结婚,一定要生养自己的孩子,一定要血脉相传。
西方社会,人文宽容,自己的孩子同领养的孩子一同成长,不分彼此。
我们的世界,依然是我们。
而他们的世界,除了他们,还有其他人。

世界于你,应该是生活自如,做自己想做的事,爱自己想爱的人,走自己想走的路。
可是,事实并非如此。
我们的工作不一定是我们想做的,我们去做也许只是迫于生计,赚几张毛爷爷;
我们的伴侣不一定是我们所爱的,我们结婚也许只是到了该结婚的年龄,为给父母一个交代;
我们的前程不一定是我们想走的,我们继续前进也许只是为了符合大众所望。
突然想起黄渤饰演的电影《杀生》,牛结实与村风闭塞、民风隐晦的长寿镇格格不入。
他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顽劣且“不合规矩”。
而长寿镇的世界却容忍不了他的活法,以至于老镇长联合牛医生及所有村民以荒诞的精神围剿方式杀死了牛结实。
尤其是最后牛结实拖着棺材,黯淡的走在寨子小路上的时候,不免让人心酸落泪。
他活在长寿镇的世界,就是一个悲剧!
而你,又活在谁的世界里?
(作者:雪姑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