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洞明皆学问,万物相通,万法可归于一。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我们学习各种知识,学习的越多越会发现里面相通的地方越多。没有哪一种知识是孤立存在的。
一本叫《尽兴演讲》的书,提到了尽兴演讲的套路,这个套路可以看成是一个数学公式。
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成为数学家,但我们都需要数学思维,尤其是数学公式思维————套路、程序,这个公式可以减少我们的做功,而且在做某事的时候可以随时的套用————省时省力。
做演讲需要这个公式,写作一样也需要这个公式。
我们在简书创作自己的作品,也可以直接套用这个公式的。
抓手+要点+结构体+呼吁行动=一篇演讲稿
当然,我们阅读他人的文章也可以用这个方法去解剖,去分析,去理解。
比如我写的这篇文章,抓手是什么?要点是什么?结构体是什么?呼吁行动是什么?
可以按照这个思路去分析,去改写。
也许我们抓手、要点、结构体和呼吁行动的顺序不一致,我们可以根据合理的思路去修改。
实际上,这么做也是一种演讲前的练习。
无论怎么做,做什么,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
表达自己的观点,分享给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因为我们的作品而受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