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学里创建了三个学生社团。在我10多年后回到华东师大参加校友活动时,发现其中有个居然还在运行。其中一个是意料之中的结合数理统计专业的精益数据分析社(专业本身大火),另外一个,倒不是当年如火如荼的世界语协会,而是我自己最不看好的火花协会。
火花是个什么鬼?
其实就是火柴盒贴,只是现代的收藏家给它们取了一个比较好听的名字“火花”。

在这个打火机充斥的年代,已经很少有人用火柴了。我记得我最近一次用火柴是在我的婚宴上。我们当地有一个习俗:新娘要给会抽烟来宾客点香烟。而来宾也往往会作弄一下新娘子,就故意用鼻子呼气把火吹掉。有些人只吹一次,有些人会吹5~6次才罢休。
我心疼老婆,于是就买了几盒超大超粗的防风火柴,一般人别说用鼻子,用嘴都很难吹掉。而且这个火柴火苗很大,甚至能够烧到眉毛。所以绝大部分宾客都是一遍过,以免被烧掉眉毛。我们戏称“燃眉之急”。
火柴是过去人们生活中的常用品,而它们的外包装却可以很好地反映出了当时的一些社会情况,比如当时的政治走向、人们的审美观念、社会的风俗风貌等等。由于火花上的图案非常丰富,取材相当广泛,所以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同样作为收藏品,邮票为更多人所知,价格也更高,世界上最贵的圭亚那一分洋红邮票曾被拍到950万美元的天价。

我国的“全国山河一片红”邮票市场价值也在人民币1000万以上,原因你懂的。

火花没有邮票那么贵。迄今世界上最值钱的火花是1895年曼德逊歌舞团在纽约街头向行人作广告宣传时派发的《托马斯劳顿》火花,上面印有歌星托马斯劳顿肖像,现在被珍藏在美国钻石火柴有限公司的保险库,其保险金额也就25000美元,折合人民币17.8万元。
我当时曾经买了一套历届奥运会的火花,非常具有观赏价值,当时只花了20元。
也许正是因为火花非常便宜而又有收藏价值,所以就成了我们这些囊中羞涩的大学生力所能及的收藏品。

当时有一份普及火花的报纸,我曾经在上面投了稿,就叫“大学生爱集火花”,上面还放了我的地址,结果收到了来自全国的雪片般的来信,要和我交朋友,交换或者购买火花。
我发现这个东西还有点市场,于是就尝试着在在学校的告示栏,贴了一张招募火花协会会员的告示。不到两小时就有两位女生找到我的寝室,欣然地加入了。她们后来成为我离校后的火花协会的会长和副会长。
又过了一天,校领导居然找上门来。他们本以为火花是那种思想火花,带有政治性质的,结果一看到我拿出来的火柴盒贴,立即哈哈大笑,表示再也不管了。
于是火花协会就这样轻松地成立了。当时也没有什么互联网。我的做法也很简单:就是从市收藏者协会中一些“花友”买来一些便宜的火花,在学生之间和全国各地的花友之间加价售卖,一时也搞得风风火火。
如今我还经常把当年不舍得卖的火花时不时拿出来欣赏一下。除了火花本身给我带来的美感之外,更多的是往昔的温馨回忆和给我带来的自信。

有了高中时代因为拖延而与交大失之交臂的惨痛经历,我在大学里是想做就做,绝不拖延。不经意之间,学了3个专业。开创了3个既有情怀又能赚钱的协会,还学习了很多我感兴趣的课程。这些经历都让我有足够的自信:我从不害怕事情多,正因为事情太多,才会把什么都做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