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我佛慈悲

我佛慈悲

作者: 清徽 | 来源:发表于2025-05-23 19:39 被阅读0次

龚一先生的古琴曲《我佛慈悲》出自专辑《琴呼吸-大唐西域记》,以古琴为载体,重新诠释了玄奘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这首作品不仅是音乐的呈现,更是一次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融合了佛教哲思与中华传统音乐语言,展现出空灵深邃的审美意蕴。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龚一在演奏中既秉承传统技法,又注入现代诠释。他以古琴特有的深沉音色与悠长余韵,勾勒出玄奘“信念与智慧浇铸的求法之路”,琴声时而如梵音低回,传递慈悲为怀的佛家精神;时而以泛音轻点,似晨钟暮鼓涤荡心灵。笛箫的纯美配乐与古琴相映成趣,营造出虚实相生的禅意空间,既具历史厚重感,又充满诗性流动之美。这种艺术表达与龚一长期倡导的琴学理念一脉相承——他反对将古琴神秘化,强调“技巧是艺术的根基”,唯有精湛的指法才能支撑起音乐的情感表达与哲学高度。

《我佛慈悲》的创作灵感根植于玄奘西行的精神内核,既是对“开放包容、博纳百川”的盛唐气象的回望,亦暗含对当代文化交融的隐喻。龚一通过古琴的音韵流转,将个体修行与家国情怀交织,使听者不仅能感受佛教的慈悲智慧,更能体悟中华民族文化血脉中“和而不同”的包容性。这种以音乐重构历史叙事的手法,恰如他在琴学文集中所述:“古琴不仅是乐器,更是中华音乐语言的基因库”。

值得一提的是,该曲的减字谱打谱与二度创作过程,体现了龚一作为琴学家的学术功底。他打破古谱的静态记录,通过音色对比、节奏留白等处理,让千年琴音焕发新生,既保留了传统琴曲“声少韵多”的特质,又赋予其交响乐般的层次感,展现出古琴艺术在当代的创新可能。正如他在《丝竹春秋》音乐会中演绎《潇湘水云》时展现的“层云叠涌”之势,《我佛慈悲》同样以琴为笔,在音声起落间绘就了一幅精神求索的壮阔画卷。

此曲不仅是龚一琴艺的凝练,更映射出古琴作为“活态遗产”的时代意义——以古老的琴弦奏响永恒的人文追问,让传统文化在当代语境中完成“琴与心、技与道”的共生。

相关文章

  • 我佛慈悲

    我佛慈悲

  • 如果我佛慈悲

    我佛慈悲,欢乐给你 我佛慈悲,大海给你 我佛慈悲,曾经的爱情和痛苦给你 一切都能够给你吗? 或许已经给了你 或许 ...

  • 我佛慈悲

    一 幼时在伽蓝寺待过。 大和尚笑眯眯的,是威严而一览无余的笑,我会双手合十诚惶诚恐地向他示意。年轻和尚又高又瘦,会...

  • 我佛慈悲

    佛从来不慈悲。 有心向善的人,要经过九九八十一难,行过十万八千里,才能成佛,中间稍有私心,便一念成魔。 而那些十恶...

  • 我佛慈悲

  • 我佛慈悲

    “普眼汝当知: 一切诸众生, 身心皆如幻。 身相属四大, 心性归六尘, 四大体各离, 谁为和合者? 如是渐修...

  • 我佛慈悲

    佛迎八方来客, 佛前心诚则灵。 佛光普照大地, 保佑国家万民。

  • 我佛慈悲

    在斑驳的朱墙里,阑珊的桔灯中,摇曳的青莲上,一阵秋风萧瑟,一片蝉鸣蛙叫,或静或闹,春夏秋冬,时节交替。 唯有一道身...

  • 我佛慈悲

    我佛慈悲' 自在心中'

  • 我佛慈悲

    善心未必来佛前, 也曾祈愿求身安。 似疯似癫门前坐, 不得一毛眼欲穿!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佛慈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uafw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