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孩子合作,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最好不要涉及到后果。
“解决问题”的每一个步骤都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表达好的愿望,一旦把失败的后果也放进来,就会破坏这种信任,并产生怀疑、扼杀积极性。双方的沟通就会在对后果的争执和失望中结束。
比如,我们希望约定做一些事,然后孩子说:“假如有人不遵守约定怎么办?”
如果去回应怎么处理不遵守约定,这就是把失败的后果也放了进来,进而去讨论这个后果合不合适。
我们可以这样回应为:“我们先不去想这个后果,现在要做的是如何做好这件事,需要我们齐心协力。”
认可孩子的感受,不说“但是”。
与孩子产生共情表达后,跟着的“但是”通常会削弱、否定前面说的内容,或者有反悔的意思。我们可以将“但是”调整为“问题是”。
比如:妈妈不能在家陪你,你一定很难过,但是我真的需要去工作啊。
调整为:妈妈不能在家陪你,你一定很难过,问题是我真的得去工作啊。
“但是”给人没有其他可能的感觉,“问题是”像在邀请孩子一起想办法。有可能找到其他满意的方法,最后即使没有满意的方法,孩子也比较容易面对我们提出的问题,面对现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