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中真的有黑客!一般都是学IT专业的,或者是对于编程代码研究的很透,不过中国的大学生黑客不多,有的也只是小打小闹,玩玩罢了。

再来说一下黑客本身吧!提起黑客,总是那么神秘莫测.在人们眼中,黑客是一群聪明绝顶,精力旺盛的年轻人,一门心思地破译各种密码,以便偷偷地、未经允许地打入政府、企业或他人的计算机系统,窥视他人的隐私.那么,什么是黑客呢? 黑客(hacker),源于英语动词hack,意为“劈,砍”,引申为“干了一件非常漂亮的工作”。
在早期麻省理工学院的校园俚语中,“黑客”则有“恶作剧”之意,尤指手法巧妙、技术高明的恶作剧.在日本《新黑客词典》中,对黑客的定义是“喜欢探索软件程序奥秘,并从中增长了其个人才干的人.他们不象绝大多数电脑使用者那样,只规规矩矩地了解别人指定了解的狭小部分知识.”由这些定义中,我们还看不出太贬义的意味.他们通常具有硬件和软件的高级知识,并有能力通过创新的方法剖析系统.“黑客”能使更多的网络趋于完善和安全,他们以保护网络为目的,而以不正当侵入为手段找出网络漏洞. 另一种入侵者是那些利用网络漏洞破坏网络的人.他们往往做一些重复的工作(如用暴力法破解口令),他们也具备广泛的电脑知识,但与黑客不同的是他们以破坏为目的.这些群体成为“骇客”.当然还有一种人兼于黑客与入侵者之间。
一般认为,黑客起源于50年代麻省理工学院的实验室中,他们精力充沛,热衷于解决难题.60、70年代,“黑客”一词极富褒义,用于指代那些独立思考、奉公守法的计算机迷,他们智力超群,对电脑全身心投入,从事黑客活动意味着对计算机的最大潜力进行智力上的自由探索,为电脑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正是这些黑客,倡导了一场个人计算机革命,倡导了现行的计算机开放式体系结构,打破了以往计算机技术只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的局面,开了个人计算机的先河,提出了“计算机为人民所用”的观点,他们是电脑发展史上的英雄.现在黑客使用的侵入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技巧,例如破解口令(password cracking),开天窗(trapdoor),走后门(backdoor),安放特洛伊木马(Trojan horse)等,都是在这一时期发明的.从事黑客活动的经历,成为后来许多计算机业巨子简历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例如,苹果公司创始人之一乔布斯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在60年代,计算机的使用还远未普及,还没有多少存储重要信息的数据库,也谈不上黑客对数据的非法拷贝等问题.到了80、90年代,计算机越来越重要,大型数据库也越来越多,同时,信息越来越集中在少数人的手里.这样一场新时期的“圈地运动”引起了黑客们的极大反感.黑客认为,信息应共享而不应被少数人所垄断,于是将注意力转移到涉及各种机密的信息数据库上.而这时,电脑化空间已私有化,成为个人拥有的财产,社会不能再对黑客行为放任不管,而必须采取行动,利用法律等手段来进行控制.黑客活动受到了空前的打击. 但是,政府和公司的管理者现在越来越多地要求黑客传授给他们有关电脑安全的知识.许多公司和政府机构已经邀请黑客为他们检验系统的安全性,甚至还请他们设计新的保安规程.在两名黑客连续发现网景公司设计的信用卡购物程序的缺陷并向商界发出公告之后,网景修正了缺陷并宣布举办名为“网景缺陷大奖赛”的竞赛,那些发现和找到该公司产品中安全漏洞的黑客可获1000美元奖金.无疑黑客正在对电脑防护技术的发展作出贡献.
带有特洛伊木马程序的邮件附件或从网上直接下载,一旦用户打开了这些邮件的附件或者执行了这些程序之后,它们就会象古特洛伊人在敌人城外留下的藏满士兵的木马一样留在自己的电脑中,并在自己的计算机系统中隐藏一个可以在windows启动时悄悄执行的程序.当您连接到因特网上时,这个程序就会通知黑客,来报告您的IP地址以及预先设定的端口.黑客在收到这些信息后,再利用这个潜伏在其中的程序,就可以任意地修改您的计算机的参数设定、复制文件、窥视你整个硬盘中的内容……
不过,黑客走着自己的道德标准和规则,一般来说他们是不会随意攻击他人的。现代科技和网络这么发达,大学生中有黑客也不足为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