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小说主要讲述了简和伊丽莎白两姐妹的爱情,文字通俗易懂,情节曲折有趣,整体上遵循了“文如看山喜不平”的原则。
温柔漂亮、知书达礼的简幸运地遇到了两情相悦的对象,却因为羞于表达和家人拖累,遭受了爱情的挫折,但正是这些挫折让她的爱情更加甜蜜圆满。简的爱情算是世俗间比较常见的郎才女貌的爱情,伊丽莎白的爱情更曲折。
人人都喜欢看美人,听漂亮话,伊丽莎白也是如此。达西的傲慢和她不够漂亮的评价让她心中对他产生了不好的第一印象,而她对维肯第一印象好,进而相信维肯的话,对达西充满了偏见。
她的爱情故事形象地展示了生理性喜欢和理智的情感之间的区别。生理性喜欢当然重要,但若是仅仅因为这些就迈入婚姻,那么她就和父亲的婚姻一样痛苦。她父亲就是因为母亲长得漂亮在一起,结果婚后两人完全没有什么共同语言。想必这么多年来,父母的婚姻时常成为反面教材在她的心头敲响警钟,这完全不是她想要的婚姻。
她对达西既有生理性喜欢又有理智的喜欢,两人之间通过解决重重误会最终走在了一起。她对维克姆应该是生理性喜欢,但一旦认清他的所作所为,得出他品行不端的结论,这些喜欢便黯然失色。因为她在选择结婚对象的时候很理智,不愿意和一个品德败坏的人在一起生活。
小说人物的思想变化弧光非常明显,简最终明白了爱要表达出来才能获得幸福,伊丽莎白则意识到过于注重自己内心感受和其他人的外表让自己产生偏见,差点错过爱情。
一部小说之所以受这么多人喜欢,大约因为不同的人在小说中都能找到情感共鸣角色。从整体上看,这部小说中的角色也讲究了阴阳调和,每个角色的个性都非常鲜明。柯林斯那样的相亲对象让伊丽莎白明白自己最讨厌的相亲对象形象,维肯让她知道看人不能光看表面,达西让她知道对人不能抱有偏见。
不过,这部小说受这么多人喜欢,不只因为达西和伊丽莎白两个性格鲜明的角色,应该还有伊丽莎白的母亲这个角色的功劳。伊丽莎白的母亲不但爱慕虚荣,愚蠢可笑,还总是自以为是,让子女无可奈何。但她是除了伊丽莎白、达西、简和宾利之外,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角色,大体上因为感同身受。
不知道是不是每个人家里都有这样一个相似的母亲。还记得刚工作后,我妈也着急忙慌地张罗着给我找对象,口中喋喋不休地比较男方的身高、相貌、工作、房子等条件。那时的我认为她看重的这些东西根本不重要,她的言语让我不胜其扰,她的行为也让我无语。我争辩过、反抗过,最终只能沉默相对。
但成为母亲后,随着我对家庭认识的改变,对母亲的看法也有所改变。在一个家庭中,虽然大家都是一家人,生活在一起,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可以相互影响,但却无法真正改变彼此。母亲大抵是一个家中能量最低的人,很多情况下和品德无关,而和她在家庭中的生态位有关。
一般父亲对外社交活动比较多,关照养护儿女的责任自然而然地落到母亲肩头,所以母亲这个角色注定应对琐碎无序的生活杂事和懵懂无知、调皮捣蛋的孩子,她注定会比家中其他人琐碎、功利、武断。她的这些性格特点在孩子小的时候非常必要,甚至是有点,但随着孩子长大,她已经不能再像对待小朋友一样对待孩子,可若是她的心智没有随之成长,这些优点就变成了缺点。
另外,凡事相生相克、相互影响。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成员之间也讲究阴阳调和。正是因为伊丽莎白的母亲那么愚蠢,吸收了家庭中的负能量,所以她的女儿们才会从她的身上吸取教训、寻找出路,竭力让自己和母亲不一样,从而成长为聪明美丽的姑娘。
所以,母亲的性格对子女的性格有很大影响,但无论母亲品性如何,做事的方式方法如何,她为子女担心谋划的心绝对是真诚的。作为一家人,还是要相互包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