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德宏学习平台
又一年高考落下帷幕,当罗翔教授在招生视频中,以温暖有力的声音喊出“青春正好,未来可期!报考中国政法大学,书写属于你的精彩篇章”。我的目光再次触及到视频中镌刻在石碑上的“厚德明法,格物致公”校训时,记忆的潮水便奔涌着漫过时光长河,回想起那些在高中求学迷茫无助的时光,正是这八个字化作永不熄灭的火炬,照亮我逐梦的征程,指引我不断前行,支撑我度过高三那段难熬的日子。
出生于农村的我,自小就感受到生活的不易,也因此更加笃定,读书才是我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父母文化程度不高,虽无法辅导我作业,但是他们会用质朴的语言反复叮嘱我:“一定要好好读书,将来才能找一份好工作,不用像爸爸妈妈一样挖田种地。”他们在生活的泥沼中摸爬滚打,比谁都懂得知识的分量,他们希望我能通过学习,走出大山,这份沉甸甸的期许,成为我努力学习的动力。
这簇希望之火,曾在高三的暴风骤雨中几近熄灭。经过文理分科和综合考试,学习难度陡然增大,成绩退步,排名下降,令我难以适应,甚至一度陷入迷茫。这样的分数怎么考得上大学,怎么对得起父母……那段时间,我整天都处于迷茫与焦虑不安中,有时甚至上课都会走神,被老师点名。
直到有一天,我翻看学习手册时,中国政法大学的校训“厚德明法,格物致公”跃入眼帘。短短八字,瞬间勾起了我对“厚德载物”“格物致知”“天下为公”等古训的遐思,字里行间流淌的文化底蕴与法治精神,似有千钧之力,牢牢抓住我的目光。我开始带着求知欲去搜索这八个字的含义,短短八个字既追求个人品行又彰显社会责任,其中蕴含的深意令我心驰神往。我将这八个字作为我的座右铭,张贴在桌子的右上角。从这一刻起,迷雾消散,我终于看清了学习的意义与方向。我查阅后知道这所学校在云南省的录取分数在600分以上,第一次考试后我距离这个分数还有九十多分,老师告诉我们目标不宜过高,妈妈也告诉我只要我尽力了就好。可是我依然坚持,为了让这一梦想变成现实,我将这一目标明确到每一个科目要达到的分数,每一次考试都标注出分差,逐一查缺补漏。
我开始与时间赛跑,周末我会提前一个小时到教室看书;每到饭点,我故意错开人流,只为多争取一刻钟学习时间;深夜的宿舍里,我蜷缩在被窝里,就着微弱的手电筒光,反复咀嚼课本知识,每次合上书本的时候,都能看到窗外高悬的月亮。后来慢慢地,分差从80,到50,再到10,不断靠近目标,到最终超过录取分数线,当看到成绩的那一刻,我积攒了许久的泪水夺眶而出——那是梦想照进现实的滚烫印记。
回顾自己的求学之路,从迷茫无措的追光者,到终圆理想的逐梦人,“厚德明法,格物致公”的校训始终是我披荆斩棘的利剑、跨越山海的舟楫。即便踏入职场,它依然是照亮我前路的灯塔,更是镌刻在我灵魂深处的人生信条。它让我相信,只要心怀梦想,坚定信心,不断努力,就能跨越重重困难,书写属于自己的璀璨华章。
(作者单位: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河西乡人民政府)
责任编辑:李萍菊 杨雨欣 刘亚旭 唐莉娜
总平台审核编辑:贾勤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