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创作是不是有激情创作和非激情创作之分,我觉得我多半属于激情创作。
想些什么往往情绪上来,就想着写,那就写。当然也有很多时候,因为手上的事耽误了,没有直接写出来,它就消失了。
今早我和雨一起散步,她比我大不少,她说她一直都是活在当下,享受当下的时光,她也一直这样劝我,奈何我一直都不听。
话一说到我们单位搬到市区,我没有就地处理家具,没有在当地城市买房。我大概唯一听的就是学车了。我说过关于学车,我被朋友们劝了三四年,最终才下决心要去学的。
我说:“我现在明白了,其实听不进别人劝,那么固执,归根结底还是情感的缺乏。就比如我爸妈,一辈子都是那样,听不进去劝。而情感富足的人,是很灵活的。”
我回到家,坐在那里,翻看尹建莉老师的微信公众号文章《我的两个儿子,孝顺又优秀,自杀了!》。
没有读完,看到其中的某些字句,我的眼泪就流下来了。
如果解不开,那我们,或者我们的孩子,有可能带着原生家庭的伤痛,一生都无法突围。
在《我们的内心冲突》这本书里有句话:“所有绝望的本质都是对无法成为自己的绝望。”
A和B从小到大,事事听命于父母,没有时间安排的自由,没有发展爱好的自由,没有学业选择的自由、没有婚恋择偶的自由……
我有吗?多少次我问自己,我大概有唯一的自由就是选择老公,当时还不被父亲看好,直接说看不起我老公。这么多年来,我说我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现在我至少知道了,我喜欢看谁的视频:倪海厦讲中医,武志红讲心理,《红楼梦》宝黛相处时光,戴建业老师讲古诗词,李雪琴讲笑话。
以前这都是不可想象的事情,闲暇时间干啥呢,曾经是困扰我多年的事。我害怕闲下来,害怕面对那屋子,而只有我一个人,害怕出去和别人说话,害怕和父母待在一起,看母亲愁眉不展,看父亲黑着脸,什么都不满意的样子,害怕不知道和孩子说什么,不知道和老公在一起会怎么样。
我害怕的那么多呀,因为我没有自己,我不知道自己是谁,是什么样,是否优秀到配活着。
这两天困惑于孩子的成绩,考那一点分,怎么有勇气觉得自己做的还不错,真是无语了。可是我希望孩子事事都如我所愿吗,我是否和文中的父母一个样呢?比起孩子的成长,我更在意自己的面子和感受吗?
我想也许是的。我但凡升起点自恋,觉得我的孩子就的怎么样的时候,我其实已经看不见孩子,无法体会她的感受。
我不要重复曾经的生活。
今早按照老叔的方法做了香菜煎鸡蛋,虽然她觉得味道很好吃,依然和我喜欢的韭菜煎鸡蛋,不可同日而语。试着把香菜放在凉拌蔬菜里,还是没有葱来的好吃。一点香菜叶子落到面条里,我吃了,依然是几十年前我不想吃的味道。
如果不是想吃香菜,那就不勉强自己吧。
大概开工后,想到每个月的计划和要做的事情,让我觉得很抗拒吧,慢慢调整自己的状态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