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位“文革”政治局常委李德生

李德生,河南新县人,14岁参加红军,由班长而排长,由排长而连长,直至师长、军长,是一级一级打上来的优秀指挥员。抗日战争时期,他参加了奇袭阳明堡、伏击响堂铺、争夺狮垴山等战斗。在著名的马坊战斗中,时任团长的他率领82名战士,与日军展开肉搏,一举端掉这个据点。此战被延安《解放日报》称为“典型的歼灭战”。作为一位团长挥舞着大刀,与日军面对面决斗,这是何等英雄的行为!在笔者追问下,他才淡淡地讲起,曾与一日军指挥官肉搏。将军言此,实实在在地说:“我和鬼子面对面甩大刀片子也只有这一次。”

随着电视剧《亮剑》热播,二野名将王近山声名鹊起。李德生将军正是王近山麾下的得力战将。解放战争中,作为旅长的李德生在王近山的指挥下,参加了上党、定陶、淮海、渡江、西南等战役,都有不同凡响的表现。特别是在解放襄阳战斗中,率部“刀劈三关”立下头功。王近山曾评价他:“打仗很硬,不怕苦,任务交给他,他就像老牛顶架,缩不回来。”知情者说,王近山很少表扬人,能够得其如此评价,是要付出很高代价的。还有一句表扬,足以令李德生将军自豪一辈子,那就是他率部接替上甘岭防务时,王近山对三兵团政委杜义德说:“李德生上去了,我就可以睡大觉了。”

上甘岭战役是李德生军事指挥生涯中的亮点。在新华社发的消息中,公开了这样一个历史史实,即在1952年11月,李德生曾出任上甘岭战役前线总指挥,赢得了该战役的最后胜利。上甘岭战役前期,由于先期参战的十五军兵力损耗过大,王近山代表三兵团做出部署,决定组织五圣山指挥所,由十二军副军长李德生负责,统一指挥十五军和十二军的部队反击作战,但该指挥所仍归十五军军长秦基伟直接指挥。有人说,此部署实际上就是用十二军的兵打十五军的仗。李德生将军则对此毫无怨言,到兵团部欣然受领任务。他晚年接受笔者采访时仍然坚持自己的观点:“打十五军的牌子,就是打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牌子,就是打中国人民的牌子。”

1964年的大比武运动,是中国军队在和平时期提高部队战斗力的重要举措,曾引起毛泽东和军队元帅们的高度重视。但鲜有人知李德生将军是大比武运动的首倡者。1961年初春,时任十二军军长的李德生率军、师、团联合工作组至一团二连蹲点,进行了为期一年的改革教学训练方法试点。将军指定3名具有训练和实战经验的干部,各带一个步兵班进行试验,二连副连长郭兴福训练法由此脱颖而出。这就是后来大比武练兵运动的缘起。但他却说,运动的开展主要是叶剑英元帅和罗瑞卿大将抓的,自己只是参与而已。

“文革”中的“芜湖事件”,是将军军旅生涯的重要转折点。1968年6月26日,安徽芜湖爆发造反派包围部队、冲击军事机关的严重武斗事件,震惊中央和全国。时任安徽省革委会主任的李德生将军立即带领革委会领导数人,冒着枪炮声进入芜湖。当时芜湖壕沟遍地,堡垒林立,两派群众枪炮相对,剑拔弩张。将军了无惧色,走遍了两派的主要武斗据点,劝说他们放下武器。有一次,某派头头公然叫嚣:“我们欢迎李军长来谈判。但只要军长一人来,不准任何人同行。”李德生毅然单刀赴会,孤身攀梯登上造反派的武斗据点,心平气和做说服工作,要求立即停止武斗。造反派终于表示愿意交出抢夺的武器,“芜湖事件”平息。

正因为有效妥善地处理了“芜湖事件”,李德生的名字引起了毛泽东的关注。1968年10月,在中共八届十二中全会开幕会上,周恩来在宣读会议的编组名单时,毛泽东突然打断周恩来的话,问:“哪个叫李德生?”李德生站起来后,毛泽东说:“我看安徽的事情办得不错,那个芜湖问题可复杂了。”接着毛泽东问李德生:“你们是怎么办的?”当时李德生只是老老实实回答了一句话:“就是大造声势。”而后便有了毛泽东那段著名的关于大造革命舆论的讲话。

1969年7月,中央调李德生将军进北京工作,初进国务院业务组和军委办事组,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1973年在中共十届一中全会上,李德生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中央副主席。回顾这一段工作经历,他说:“到中央工作,我可真像班长到了军部。”李德生将军进入中共高层工作期间,正是林彪、江青两个政治集团相互争斗、先后覆灭的时期。李德生将军行走于两个集团间,不但没有身陷其中,而且与之进行了坚决的斗争。1970年的庐山会议后,毛泽东严厉批评林彪集团几员大将的错误时,专门在批示中的括号里注明,“除个别同志如李德生外”。1976年12月,邓小平说:李德生同志一身清,在“四人帮”问题上没有牵扯。

1973年8月22日,中央政治局再次讨论十大组织人事,谈及副主席人选,毛泽东特别点将李德生。中共十大政治局常委组成人员是:毛泽东、王洪文、叶剑英、朱德、李德生、张春桥、周恩来、康生、董必武。 8月24日晚,中共十大召开。李德生作为主席团副主席,坐在主席台前排。这个位置是李德生的人生顶峰,这年他57岁。虽然跻身最高权力层,但当时的政治气候云谲波诡,李德生犹如悬空行走,实难久持。
1973年12月26日,李德生仅带了秘书和警卫参谋两位工作人员,由北京军区政委纪登奎陪同,和陈锡联、沈阳军区政委曾绍山一道乘飞机前往沈阳,远离北京的纷争。这天,恰逢毛泽东80岁生日。毛泽东在调换八大军区司令员的同时,再次请邓小平复出,一年之后,邓小平出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军委副主席、第一副总理兼总参谋长,不过很快又被去除一切职务。

1974年8月26日至9月10日,各大军区负责人到京开会。会议把大军区司令员分成几个小组,分别“批评帮助”。李德生是“重点中的重点”。王洪文在会上说:“对于批林批孔中,各地揭发的问题,主席说,'除若干同志外,有少数同志或多或少有些问题’,这个'或多’就是指李德生!”半月时间内,李德生不断被攻击,不断在小组会作检讨。李德生前思后想,深觉斗争复杂,决定给毛泽东写报告,辞去政治局委员、常委、副主席职务。
毛泽东随后在李德生的辞职信上批示:有错改了就好,同意辞去党的副主席、政治局常委,保留政治局委员。

1974年9月12日,李德生回到沈阳。从1973年8月24日算起,他在中共中央副主席任上共一年零二十天。以他当时的位置,在如此复杂的政治格局中,能洁身自好,是非常难得的。

后人有诗赞曰:
开国将军众,
如今剩几人?
今朝闻汝去,
何故忽伤神?
李德生自作诗:
阅遍沧桑话长短,
红肥绿瘦难相安,
愿得人间多伯乐,
同心征战苦亦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