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禅修
百法第四课

百法第四课

作者: 观澜澜不惊 | 来源:发表于2021-09-23 06:52 被阅读0次

04课法义总结

本课的内容是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心是如何产生作用认识世界的。

每一个心念产生活动的时候,都会有相分、见分、自证分、正自证分相分是任何一种心理的产生在心灵上呈现的影像,见分是对影像所产生的一种感觉,而自证分是知道这种感觉得产生而不陷入其中。每个人的内心储藏着无数心理,有的表现出来上升到心灵平台产生作用(也就是从潜意识到意识)这需要内因和外缘。有的是潜在的,我们每个人都有很多不同的心理只是暂时没有遇到内因外缘所以没有跳出来;而我们的世界就是能缘和所缘、认识和被认识的,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完全取决于我们能认识和所认识的世界,它是建立在能认识的心的基础上。这个世界所有外在境界的显现都源自于我内心的影像的投射,能投射的心加上心理所投射的影像内容,有心外化于行,实践出内心的想法,成就外境的呈现,境由心造。

第二部分,种子于生命的作用

1、在唯识宗里,所有经历都会在内心形成一种心理力量,这就是种子

2、种子是各种心理活动以及我们认识世界的心理基础

3、我们生命中有无数的种子储存在阿赖耶识中,生命就是无尽的积累,积累的就是种子,每个人内心中有无数不同的种子代表着我们无尽的生命延续。

4、种子的两个特征就是种子生现行,现行熏种子。我们每天都在种子生现行,现行熏种子。每个种子都代表一种心理力量,都是过去心行的积累,在遇到因缘时都有冲动现行,这就是现行生种子。而某种心理力量外华语言行表现出来的时候,形成新的心理力量这就是现行熏种子。所以根据此特征,唯识又建立了种性学说即某种力量特别强大的种子不断熏习培养而形成,是缘起的,无自性的;所以我们是可以选择好和培养某种心理力量,播什么样的心理种子是修行的关键。唯识将种性分为没有种性,没有善根。菩萨种性,利他心丰富。声闻种性,自了心重。不定种性,随因缘选择。缘觉种性这五种。

第三部分主要是将如何建立诸法唯识。

诸法唯识是根据种子生现行,现行生种子而建立,而大千世间与每一个人来说,只是我心中的一部分,我能看到什么、认识到什么才是这个显现出的世界能够影响我的。所认识的世界与能认识的心的关系。因能变是种子生现行的过程,心理力量是因,积累外化后形成不同的世界,果能变是指每一种心理当他产生活动的时候,都会显示出各自相应的见分和相分。我们认识的世界是我们内心的显现,同时又是我们内心给他规定的,没有离开我们心以外的这种客观、实在、不变的一种境界。

第四部分如何认识遍及所执相

凡夫的世界就是颠倒分别,遍及所执,分别后又会产生我执和法执。世界本来就是依他起的,每个念头的产生都是缘起的,每个执着的我也是缘起的,而遍及所执的世界中,将我作为了中心产生了强烈的我执,而真正的问题在于我的认识出了问题。所遍计是相分和见分,能遍计是指第六意识和第七末那识。

从以上这四部分,我认识到了每个人的世界是由每个人的心所造,每一种心念在活动时都会产生四个部分,而这个世界是依他起的世界不存在实在的、不变的世界。不一样的世界是源于不一样的心理力量,而不同的心理力量又源于无尽生命积累的种子,种子影响着性格、种性。所以我要提高正念,每一念头的升起都是在完成现行生种子熏现行,而播什么的种子就是修行的关键,所以我要播慈悲与智慧的种子,熄灭贪嗔痴等无明与我执种子,时刻提起正念对身口意三业保持警惕之心,训练自己止恶修善,用正见破除遍及所执,建立正确的如实认识,并生起寻求世界真相的强烈意愿。

相关文章

  • 《大乘百法明门论》第四课修学心得感悟

    百法第四课(法义梳理) 一、依他起相(唯识中道见的中心) (一)心与世界的关系(目的是成立诸法唯识) 1、什么是心...

  • 百法第四课

    04课法义总结 本课的内容是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心是如何产生作用认识世界的。 每一个心念产生活动的时候,都会有...

  • 2017-05-24

    经济法,第四课时结束 会计,第11课时

  • #拆书学习法训练营#第四课简书作业1群80号

    #拆书学习法训练营#第四课简书作业1群80号 第四课内容:追问与反思 第四课作业:自行完成一组A1—I—A2便签。...

  • 如何提高教师解决学困生学习问题的能力

    前天晚上匆匆忙忙地回听了赵老师的第四课《学困生自主作业训练法》,知道了学生自主作业训练法的原则和方法,以及实施步骤...

  • 第四课、基金怎么卖

    第四课、基金怎么卖 1、预设止盈法预设止盈法就是,定投时收益达到预期目标,就立刻止盈。比如我们希望从定投中获得年化...

  • 《百法》

    最近开始系统阅读唯识学的书籍,下图是根据周叔迦先生的著作而画出的思维导图。深感唯识学非常棒!

  • 体得唯识 转识而修

    唯识理论,在原本的理解中,感觉是一套很复杂、深奥、难懂的理论。因为常会有人会说: 学百法,学百法,学完百法...

  • CSS:div平均分几块

    html: css:法一:浮动布局+百分比 法二:行内元素+百分比 法三:父元素 display:table ...

  • 诗词创作 刘坡公学诗百法中,绝句四忌是忌讳什么?

    前言 刘坡公是民国时期的一个文人,曾有《学诗百法》、《学词百法》风靡一时。 在《学诗百法》中,第六十九法为: 绝诗...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百法第四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veng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