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子来了,鬼子去了

作者: 知交零落半 | 来源:发表于2017-08-05 22:37 被阅读33次

人群中,总有一个撑着手掌倒立穿行的人,武断决绝。扎破手掌也要如此,并不是为了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而是要走出一段血路。

七爷便是这样的人。

我认为本片中最值得一提的亮点是疯癫癫的七爷,在人们眼中他老得已经不能坐上男人们的台面一块说话,谁也不肯对听听他那句“我一手一个掐吧死俩,刨坑埋了”的忠言。在挂甲村男人们中间,七爷其实是最明智的,对日本子的恨是从一而终的。

在是否作恶,杀掉花屋和董汉奸犹豫不决的一众间老头子是心明眼亮的。片子最后,上吊未遂的七爷,带着熊熊怒意杀出小屋真掐吧死一个小日本子。他的死,我却觉得比马大三还壮烈。

不要单纯的谈及善恶,而善恶,在挂甲村村民眼中是极为模糊的字眼。

我们误以为善举可以感化日本子,也言“人心都是肉长的”,却不知悄悄纵了恶,为日后屠村埋下极大祸患。


《鬼子来了》剧照

不要提及国民的劣根性,以此概括全村人面貌太过偏颇,且不负责任。劣根性特点某度作如下解释:

一、缺少自己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而马大三在与村民商议是否用二人换粮食时,力排众议般唱唱反调。其实是有自己小算盘的,不能算作缺少独立思考的人。

二、缺少对事物真实性和精确性的基本尊重。

村民们与花屋二人立下带着手印的字据,一字一句条理清楚,无论是前面的口供或后面的契约,均表述的明白准确。这也说明村民们在一份协议的签订中是有一定的风险意识的。

其余解释不一一赘余

作为具备共同性特点的村民身上还有质朴、信任、真诚……换作今天,我们定不会把同为家仇国恨的敌人养的膘肥体壮了,至少我们在善良的基础上明白,对敌人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

影片最后的表现手法我很喜欢,马大三人头落地晃荡的影像是以他自己的视角展示此世界的,突然一切变成彩色,也代表着马大三个人英雄主义的展现有了些许结果,落到地上的头颅的嘴边留下了意味深长的笑容。我个人觉得,马大三最终还是因身死花屋之手感到一丝玩味般的嘲讽,也为自己冲入日俘营杀掉一二,报了挂甲村父老血仇感到略微满足,这算是给了村民们一个交代。

和平年代,歌舞升平中,又宛如一切都没有发生过。

《鬼子来了》算是给我们敲响的警钟吧。

相关文章

  • 鬼子来了,鬼子去了

    人群中,总有一个撑着手掌倒立穿行的人,武断决绝。扎破手掌也要如此,并不是为了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而是要走出一段血路...

  • 鬼子来了

    一打开电视就是抗日神剧,一打开电脑就是谴日神贴,一时间仿佛我泱泱大国上上下下不管3D还是4D空间到处都在替小鬼子刷...

  • 《鬼子来了》

  • 鬼子来了

    人性是个很复杂的话题,它可以是坏的,也可以是好的,它可以是模糊的,更可以是清醒的。而战争总是很能考验人性,面对...

  • 鬼子来了

    我可以大概把我认识的人分为两类。 第一类完全按照“社会标准”活着。二十几岁,三十几岁,四十几岁,五十几岁的他们穿着...

  • 鬼子来了

    早就听说过姜文导演的作品《鬼子来了》,听说这片子特别好,是姜文导演的代表作,今天恰好有时间,找到片源,用心观看。说...

  • 鬼子来了

    昨天看了电影《鬼子来了》, 姜文执导的一部关于讲述抗日战争的禁片. 与传统的战争片不同, 这部电影并没有对宏大的战...

  • 鬼子来了

    秋风还没吹起,雷声在阳光下响起来。 这响声是在彪子准备出门时听到的,很沉闷,像是从天边传来。彪子很惊诧,明明艳阳高...

  • 鬼子没走——《鬼子来了》影评

    最近看了不少电影,《大腕》《甲方乙方》等冯小刚系列,去电影院看了《驴得水》,《卡特教练》这样的豆瓣高分电影也看了几...

  • 「碎语杂记」做了个梦,打鬼子

    又做了个梦,打鬼子。其实也算不上打鬼子,好像是鬼子来了。没开始打,就醒了。 醒了,梦中情节就忘得差不多了。 忘了怎...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鬼子来了,鬼子去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vgwl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