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每天写500字每周500字
向雄读《论语》之:怀才不遇

向雄读《论语》之:怀才不遇

作者: 刘向雄_ | 来源:发表于2017-01-23 10:41 被阅读64次

    每个人都是“怀才不遇”,总会觉得,现有的工作和境遇并非自己所愿,凭自己的能力还可以承担更大的责任,做更大更有价值的事情。但,这也是怨怨而已,并没有真正打算把自己放在一个“险峻”的境地去磨练,仍还是回头留恋起居家的暖衣饱食。

    对于怀才不遇,孔子有时也会有怨。

    一日,子贡陪着孔子散步,看着路上熙熙攘攘的人群,孔子突发感慨说:“没有人了解我啊!”

    子贡以善问著称,这时,听到老师的感慨,赶忙追问:“为什么说没人了解您呢?”

    孔子说:“不怨恨上天没给我机遇,不责备别人待我不公,我不断地下学人事进而上达天命。真正能了解我的,大概就是上天了吧!”

    孔子的能力有多大?在鲁国曾做过大司空,暂时做过代丞相,敢于拆掉鲁国三公的城墙,平定过公山不狃的叛乱,夹谷之会灭了齐国的威风,可谓内政、外交、军事都有建树。

    孔子的抱负有多大?是要把国家治理成为各尽其能、井然有序的“大同社会”,当曾皙谈理想时说:“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对于这种“悠闲”,孔子很是赞同,只因这景象,是在大同社会才能有的。

    有大能力,有大抱负,却游走在“硁硁然小人哉”的诸侯间,不肯屈身附和诸侯尚武的争地之战,因而,孔子得不到世人的理解,得不到诸侯的重用,却也是必然。

如此的孔子,尚且怀才不遇,更何况我们!当处在一个群体之中,总是埋怨自己得不到他人的理解和支持,自己的观点总会被别人否决,感到真是没人了解自己。这时该怎么办?是退而求其次附和别人,或是干脆不表达、不显露自己?先看看孔子是怎么说的:

    “不担忧别人不了解自己,应该担忧的是自己能力是否得到提升。”

    “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怨恨,不也就是君子了吗?”

    “不担忧自己地位不如别人不高,应该担忧的是自己是否帮助别人提升;不担忧没人了解自己,自己不断地追求进步别人就能了解。”

    这三句统归来说,首先是去了解别人,帮助别人提高。当以自己为中心,不去试图了解别人,帮助别人提高,又怎么能强求别人来理解自己呢?其次,要看的是自己做得如何。谁都能做白日梦,空想自己能力有多大多大,却在实际生活中能力不足、品德不高,如何能让别人有个名副其实的评价?

    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程颢说:“人如果要想德性成熟,也需要从艰难困苦中经过”;

    张载说:“艰难困苦,是上天对我的磨炼,如同把块庸玉琢磨成块美玉一般”;

    王阳明说:“人须在事上磨”。

    当有了一点点成就,多了一点点能力,就希望别人能夸奖自己,无人夸奖,则认为自己怀才不遇,怨天尤人。

    其实,上天是公平的,把重任放在了每个人肩头,需要不断增加力气才能承担。只是,很多时候,我们留恋于路上的风景,安逸于眼前所得,却把这重担,遗落在杂草丛生之中,茫然无所见。

(向雄读《论语》之八十一)

相关文章

  • 向雄读《论语》之:怀才不遇

    每个人都是“怀才不遇”,总会觉得,现有的工作和境遇并非自己所愿,凭自己的能力还可以承担更大的责任,做更大更有价...

  • 《论语》晨读心得

    鲵影萍踪收集整理 (2018年10月17日) 来源:刘向雄《论语译注》 向雄读《论语》之修养 (2017-01-1...

  • 向雄读《论语》之:《论语》怎么读

    “专家们”看《论语》都往高处拔,总结个一二三四点,归纳个五六七八条,要么就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来吸引眼球,...

  • 向雄读《论语》之:形象

    酷暑已至,穿个短袖,坐在电风扇前,仍是酷热难耐,索性光个膀子,这才感受到习习凉风。这不雅形象,无人看见,倒也不...

  • 向雄读《论语》之:毁誉

    “谁人背后不说人”。 人生于世,免不了毁谤与赞誉,甚至,毁誉成了为人与做事的动力和压力。“闻誉则喜,闻毁则...

  • 向雄读《论语》之:读书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学而不思,迷惘无...

  • 向雄读《论语》之:无欲则刚

    林则徐有一幅著名的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上联谆谆告诫自己,要广泛听取各种不同意见...

  • 向雄读《论语》之:修养

    修养,不是等到有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才能体现,反而,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情更能反映内在的品德。对此,子游就表达得很...

  • 向雄读《论语》之:见利思义

    孔子周游列国,也获得了一些国君的礼遇,不用去追求富贵就能得到,如齐景公给孔子的待遇就是“季孟之间”,孟孙、叔孙...

  • 向雄读《论语》之:德治

    古代君王集权力于一身,一言一行均可对国家产生巨大的影响,因而在儒家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无不把注意力放在君王身上...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向雄读《论语》之:怀才不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vkab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