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收到了我们班小晶妈妈发来的一条五十多秒的语音信息,语音里小晶用甜美的声音给我拜年,还特别强调了她想我了,很想早点开学听我讲课。听完语音我感动并感慨,这个内向的小姑娘很少主动跟我说话,今天居然这么热情!不禁再次翻看起了之前她妈妈给我发来的图片,那是她元旦前写下的日记,大意如下:
我的烦恼
每个月月底的班会课上,我们班都会奖励这个月五名分数最高的和五名进步最大的同学。每次看着别的同学从老师手里接过小奖品或奖状,我好羡慕呀!可是我的量化分总达不到奖励的要求。上个月底我在量化榜上仔细算了我的分数,竟然刚好是进步奖的第五名!我高兴极了,满心欢喜地盼着下午的班会课早点到来。
班会课终于到了,老师拿着奖品进教室了,我等着老师宣布奖励名单可是没有我。下课后老师说:“小晶,你在咱们班一直表现很好是个懂事乖巧的孩子,不断在进步。小奥加上昨天的分数也是第五名,这对他来说太不容易了,奖品有限,你看能不能把这次的奖品让给他?这样对他是很大的鼓励,让他能坚持下去,下次我再好好奖励你行吗?”虽然我很不愿意,但老师那么说了,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我不能太小气,只好点头答应了。可是我伤心极了,放学后,在回家的路上我忍不住哭。
快到元旦了,老师要选四个班干部当主持人,我想到自己上过主持人培训班,于是托好朋友问老师能不能让我试一下,可是老师说人已经定下来了,时间紧张不能换了,我很失望。
我想不通,为什么我这么努力地表现,老师总是看不见呢?难道我真的很笨吗?我很烦恼。
记得当时看完这篇日记,我的心一下子纠结起来,没想到自己觉得处理得很好的两件事,会给她带来这么大的烦恼和伤害!我为自己忽视她的感受而感到坐卧不安,我脑海里反复出现她的那句话:“我想不通,为什么我这么努力地表现,老师总是看不见呢?”我仿佛看到她委屈地泪水,不禁重新认识评价这个孩子的一切。
小晶是我们班的中等生,性格内向乖巧懂事,学习成绩不是很好但态度端正,纪律、思想品德都很好,也没有犯过什么错误,就是缺乏竞争心,总是默默无闻地学习、劳动。总之,是一个并不十分出众的孩子。
班会课上“量化奖励”时,我只想到的是大力度鼓励“后进生”小奥,因为他表现一直不太好,难得有个机会鼓励他我不想错过,但换掉小晶真是不该,而且事后因为工作一忙也忘了补救;元旦各班要举行联欢活动,临近期末不想耽误时间,为了能尽快练好,我直接选了几个能力比较强的孩子担当主持工作。当小晶的好朋友告诉我说她想试一试时,我委婉地回复:主持人已经选好了,台词都背得差不多了,时间紧张不能再换人了。
可是过后我又想:我这样做合适吗?我怎么能“忙两头,丢中间”呢?我明明知道促进中等生的优化,也是班主任工作的重中之重呀!却被我有意无意地忽略了!该怎么补救呢?我思考着……
我想,我应该先让她知道我是很在乎她的。于是接下来那几天我先是在平时见到她时,用眼神表示出对她的喜爱;课堂上,尽量给她发言的机会,在她学习遇到困难的时候主动帮助她。接着,在后来的一节班会课上,把那次没有奖励给她的奖品郑重其事地发给她,表扬她的进步和上次的谦让、大度,再颁发给她一张“谦让之星”奖状,我看到她在同学们的掌声中留下了激动的泪水。课后我又了解到她学过拉丁舞,就悄悄地告诉她,在元旦那天请她给我们表演拉丁舞,让她提前练习一下。在随后的几天里,她的心情一直不错,上课回答问题更积极了,而且许多难题都能做出来,表现非常出色。元旦联欢上她的拉丁舞表演也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此刻我又深入思考,小晶只是我们班中等生中的一个,如何把班上所有的中等生都引导好,让他们都能在自身的基础上有所发展进步呢?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常常只重视“培优”和“补差”工作,给优生“锦上添花”,对于后进生也能做到“雪中送炭”,这两部分学生与老师接触得最多,给老师的印象也最深,但对于占班级大多数的中等生,对他们的教育和管理甚至情感,却常常有意无意地忽略了。
而恰恰是这部分学生,如果引导得好,很可能成为班级集体水平向前发展的积极动力。中等生在班级中也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在心理上、行为上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性格内向,胆小怕事,缺乏竞争意识和进取心;在学习上不求最好也不想成为差生;在纪律上不像一些差生时不时犯一些错误引起老师的注意。在工作中,我们教师应注意调整自己的情感倾斜度,有意识地让中等生发挥主体作用。如果我们的心思都花在尖子生和后进生身上,那么损失的就是大头。
所以,作为教师更作为班主任应该密切关注中等生,让他们同享一片蓝天,使他们在平凡中创造出更多的不平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