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饭之后去散步,阳光很好,绿树红花,生机勃勃,可是我心情却有点低落。我坐在凳子上,晒着太阳,低着头,感觉有点累,又感觉生活没什么意思。
自从一个多月前开始每天记录时间花销以来,我比以前更注重时间利用率,也更加自律,每日的产出也多一些,这是值得肯定的。尤其是前几天,我进一步优化了我的时间配置,提出了每天必做的4件重要事情,即健身、读书、写作、学习新技能,我明显感到时间得到了更加有效的利用。如果说以前每天还有很多时间是浪费在爱微博抖音购物AV上面,那么这几天这方面的时间花费明显减少。另外,工作的效率也有大幅的提升,尤其是前两天,基本上每天都能有效工作7小时。
按理来说,这是好的变化啊,但为什么今天的工作效率这么低,甚至不想工作,宁可花很多时间在抖音上面呢?
之前听过一个说法,说人的情绪是有高潮期和低潮期的,前两天是高潮期,所以活力十足,精神满满;今天是低潮期,所以就有些低落了,很正常。这恐怕只能说明人的情绪是会变动的,不会自始至终都高昂的,是有波动和弹性的。
我自己的理解是,前两天比较高强度的工作,再加上工作本身比较有挑战性,所以造成了我心理上的压力和疲劳感;然后前两天运动量也比较大,加上晚上睡前玩手机,睡得比较晚,也造成了我身体上的能力不足和疲劳感。
这样一分析,今天的低落情绪就能理解了,我也能接纳自己的情绪变化了。但是,生活总是要继续的,我总是要进步的,我要尽快走出这种低落情绪,回复到比较平和积极的情绪状态中。
那该怎么做呢?
既然心理上面的压力主要来自于比较有挑战性的工作,那么我要做的,就是直面挑战,不能逃避,因为越往后拖,这种工作的焦虑感就越强,就越想逃避。还有就是,转变观念,我不要在意工作本身是否困难,而是用平常心去对待它,按时按点,躬身入局,去干它就完了。也不要有完美主义观念,要保持一定的进度和节奏,不要被一点点疙瘩,就全部卡在哪里,保持整体的推进。
然后,就是身体方面的疲劳感。这个好解决。
首先,就是晚上23:00之后就不要玩手机了,尽量能在23:00之前上床准备睡觉,然后听点轻音乐,看点纸质书,敷个眼膜,打个坐等等,有时间有心情就做点这样比较轻松点的事情。睡好觉了,第二天的精力就有了基础保障了。
然后,就是三餐稍微少吃点,尤其是中餐和晚餐,我通常都会吃到有点撑。吃多了也会让自己的大脑供血不足,有点昏沉。上午和下午的中间可以有一个小加餐,吃点水果,饼干什么的。
至于说健身运动,我觉得可以保持。前几天有点累,很正常,因为我之前的运动量太少了,突然加大这是正常的反应。但是明显感觉今天的疲劳感比昨天小了,也就是说我的身体开始慢慢适应了。健身这条路,是不进则退,所以要保持坚持,不能退回去。但是可以优化的就是做的时候的气息,平缓一点,不要太过急躁。
最后,我想说的是,意义感,说到底是自己赋予的,每个人的标准都不一样,只要自己认同就好。然后,对于我来说,意义感,首先体现的是一种主动控制感,也就是说,我能知道我什么时候该干什么,并且能够不纠结地去做。其次,意义感体现在投入度和体验度,也就是说当下我的状态是怎样的,身心是否投入享受当下,然后能不能获得比较真实深刻的体验。最后,意义感体现在我能克服自我的惰性和旧有的习惯,能够自我不设限,不断超越自我,达到知行合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