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

作者: 呱呱呱爱啊 | 来源:发表于2018-01-29 12:05 被阅读10次

从今年元旦假期开始,家里老人便因身体不适住进医院。医生检查得知老人腹内竟然有约十公分的肿瘤,肿瘤压迫胃部静脉,一度引起大出血,上吐下泻非常悲惨。还好经过治疗,目前病情基本稳定。老人是典型的山东大汉,身材魁梧,平时说话做事干脆利落,可一旦重病卧床,立马感觉脆弱不堪。他自己也一度胡思乱想,搞得我们晚辈儿女们压力很大。

众所周知,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唯有顺其自然才能最大程度地减轻痛苦。可是说易行难,一旦事情落到自己头上,才真切体悟到生命消逝的滋味是如此无可奈何又悲惨不堪。

前几天看法国影片《爱》,影片用平实客观的镜头,向观众呈现了一对退休音乐教师夫妇晚年的最后时光。某天早餐时,妻子突然中风,丈夫蹒跚着日渐衰弱的身体,既要照顾自己又要照顾好妻子;他们清楚地知道接下来的日子只会越来越糟,即使是年轻有为的弟子、孝顺懂事的女儿等等挚爱亲朋也无法带给他们真正的慰藉。看着影片中掠过这对夫妇年轻时的浪漫时光片段,而如今在死亡面前无可奈何但又想要极力维护作为人活着的尊严的样子,我感觉心都要碎了。我不敢想我和妻子年老之后,注定也会面临这样的结局。即使年轻时再浪漫、再幸福,死亡时不也注定梦一场吗,也许这才是人生注定要面对的残酷真相吧。

既然人终究要死,活着又是为了什么?活着读书、工作、恋爱、结婚乃至生儿育女,只是生命的原始冲动,只是徒劳无益的轮回而已,万事万物终归要湮灭,这样做又有什么意义和价值呢?孔夫子有云,“未知生,焉知死?”已故作家史铁生曾经说过,“死亡是一件不必着急的事,它是终究会到来的上帝的礼物。”佛家认为死亡对于人来说是“非一、非异,非常、非断”。不管怎么说,活着的人不可能完全了解死亡,而死了的人又无法把这个答案告诉我们,只有靠我们这些活着的人苦苦猜测死亡那道黑色幕布后面到底是什么——是对我们一生功过是非的考量评价还是一无所有的虚无;是意义、价值、肯定和轮回,还是化为一抔黄土、再无其他可能?不管我们如何猜测,我们终归要活着,我们终归逃不脱自然规律、逃不脱物质守恒定律。

既然活着就要按照人世的规矩来。正如伟大的存在主义哲学家、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尔所言,“负责任乃人类存在之本质。”担负起你自己的人生责任,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活好每一天,尽量不要因自己的作为而给他人添麻烦,而要因你的价值贡献而让妻儿亲朋、让他人社会感觉生活更加美好。真到了死亡那一天,心理上也许就没那么空虚可怕,正如美国存在主义心理学家欧文·亚隆所言,“只有充分地活过,人才能不畏死亡。”即使从客观规律来看,死亡意味着我们的身体会腐朽、意识会湮灭,但构成我们的物质,在这世间却永远存在着,只不过转化为花朵、野草、小鸟或蜜蜂罢了。

正如当代诗人黄灿然所深情歌颂的那样,“人生不是梦/正相反/它是我们宇宙般无边长梦中的/一次醒/然后我们又回到梦里/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合着眼睛/来到这世界上/为了适应光明/又渐渐失去视力/为了再适应黑暗/你现在醒着的形式/只是一种偶然/下一次你醒来可能是小草/或草尖上的露珠。”既然目前还醒着,就好好珍惜清醒活着的每分每秒,“睡眠”迟早会来;我们每个人最终都要“回家”,没什么可怕的,只要清醒充分、负责担当地活过了,真正“回家”时,应该欣慰满足才对啊!

相关文章

  • 活着?活着。活着!

    “活着” 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呐喊,也不是来自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

  • 活着……活着?活着!

    “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

  • 活着活着活着

    人一出生起往下走,走啊走啊尽头都是坟墓,这是自然规律,人生有太多无常,这些谁都知道,可是,年纪不大就没了的还是叫人...

  • 为了活着活着——《活着》

    《活着》这部小说,名为活着,内容则为死亡。 一个叫做福贵的老人,向“我”讲述了一个关于死亡的故事。 故事中一个活着...

  • 活着?活着!

    昨天被微博管理新则冲击的失望。同性恋不是病,不是色情,不是违法,不是变态,不是非正常。这些简单基础的理念到底在这里...

  • 活着?活着!

    刚刚刷知乎,看到有个问题。 问的是你看过哪些让人印象深刻的采访。 一路浏览下来,有搞笑的,有睿智的,有超正三观企业...

  • 活着!活着?

    经过上一次的自杀未遂,我努力着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正常,像是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努力的撑着,努力的活着。 我妈她是经历...

  • 活着!活着?

    人都是越活越明白的,而我,越来越不知道为什么要活着? 生活活在得与失,我们都是在得到中获得满足,在失去中获得成长。...

  • 活着!活着?

    拖着汗水走过了不该属于哪个年龄的日子,心中不免感伤那时心灵的强大。智者总是会吧儿时的记忆描写的悲欢交错,使那段...

  • 活着,活着

    最近读了很多人推荐的一本书,余华先生的《活着》。读完才明白,他被这么多人推崇不是没有道理的。 福贵,本书的主人公。...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活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vrxzxtx.html